分类: 笑玩四方 |
蒙著脸的尼罗河神
(鼠老公客串)
到了意大利必访罗马。而到了罗马,除看古迹、吃美食外,当然要拜访它闻名世界的广场喷泉,体会一下这罗马人的生活风味。广场是当地居民休憩聚集的地方。罗马处处有广场,几乎每个广场都有喷泉。
当今罗马的喷泉绝大部分都是在中古时代建筑的,取源于罗马著名的的引水道(aqueduct)。引水道入城后,转接地下的输水管。喷水的机关很巧妙。当时没有电,在达到喷泉前的最后一段,光靠管径突然缩小来增压,便把水喷的又高又美。
说起罗马的引水道也是个水利工程桀作。在罗马最盛期,全帝国共建有十一条大型引水道,全长三百五十公里,供水给1212喷泉,926公共民众澡堂,11皇家大澡堂使用。据专家分析,罗马城若只靠邻近泉水最多只够养活五万人口。如果不是靠这个庞大的引水道系统把四周山丘上的水源大量引进城里,罗马城哪能成为一个在第一世纪就达到一百万人口的帝国首都?伦敦的人口要再过一千年后才能达到同样的规模。 有了引水道,居民不但有水喝,澡堂里有水洗澡,还养活了无数喷泉,灌溉了多少艺术家的灵感。
我们到罗马的第三天便乘小公车一路逛到市中心纳佛那广场 (Piazza Navona)。这个椭圆形的广场是建在一个古运动场的废墟上,原先是用来开运动会和马车竞赛。细看还能看原先弧形赛马跑道的痕迹。只见广场上充满了生气,居民游客人来人往。艺人在街头表演,小贩叫卖纪念品,还 有街头艺术家和许多户外咖啡馆。
这个热闹的广场上有三座喷泉。居中而坐的是号称全罗马最精细的四河喷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四河喷泉是Bernini在1650年间所建的。据说耗资无数,最后还得靠征所谓的“面包税”才能来支付它庞大的费用。虽说这座喷泉劳民伤财,却也实在是Bernini的心血结精。他在喷泉上雕刻了四座栩栩如生的神像来代表当时世界知名的四大主要河流:印度的恒河,欧洲的多瑙河,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拉巴拉他河。象征著罗马帝国所知的世界四角(显然他们那时还不知道中国的长江与黄河)。每条河更配以当地的动植物相对应。雄狮俊马,肌肉起伏,凸凹分明,令人叹为观止。
有趣的是,因为当时尼罗河的源头还未被发现,尼罗河神的头竟然是用布巾盖着。
虽然早在公元150年前后古希腊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托勒密就说过尼罗河源头可能是在一个叫做“月亮之山”的地方,但没人能证实。托勒密自己也没有亲眼见过,而是转述一个名叫Diogenes的商人的故事。Diogenes在航往印度的海路上被风吹歪了航向,在东非登陆,跋涉二十五天后走到了一个雪山围绕的大湖边。根据传说描述,从“月亮之山”中流出有八条诃,注入两个小湖。这两个小湖的水再注入一个大湖。尼罗河的源头便是从这儿流出。
这个神奇的故事,激发了不少英雄勇士。他们前扑后继逆流南下,但是走到苏丹附近的大沼泽地都被那里面吃人的的鳄鱼和凶悍的土人给拦住了。两千年来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成功的贯穿它。一直到1850年间,这个尼罗河的秘密才被一个名叫John Hanning Speke的英国人给揭露。也不知是一时灵感,还是根据逻辑推理,他选的路程和Diogenes相似,从印度出海,在东非弃舟登岸于源头之南,聪明的避开了大沼泽。虽然如此,他还是历近千辛万苦,才终于找到了这个雪山围绕的源头。离Bernini在1650年间建四河喷泉的时候,还是迟了两百年。但总算可以把神像的头罩掀起了。可惜头罩是石雕的,掀不动!
我们坐在喷泉旁边户外咖啡馆的小桌旁守著一杯咖啡,静看过往人生。遥想当年艺术家,工程师,探险家的英雄事儿,不由的出了神。等到回过神来,以经是黄昏时刻。在古老狭窄的街道里一阵乱逛,不知不觉走到了万神殿(Pantheon)跟前。殿前当然有个广场,广场前当然也有个喷泉。我们一屁股坐在喷泉的一角休息。斜眼突然发现一个小小的饮水柱。想起人家说罗马引水道引来的水不但可以喝,还是很好喝的。赶快去试一试这个“罗马人的骄傲”。果然甘甜可□。
前一篇:祝新年快乐!
后一篇:“别怕,别怕!不会碰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