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录像厅的流水帐

(2007-10-30 09:43:44)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文学/原创

 1994年秋天,家乡的小镇,我上高二。

  校园里很静,在"静"的掩护下,我又逃课了。这让我想起了那本连环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静中总有抑制不住的萌动。当我从厕所的墙头往外跳的时候,我感觉我的青春萌动有如地震,可惜没有震倒任何人,只是落地时,脚微微发麻,心一点点的荡漾起波澜来。因为我马上就可以在黑暗的录像厅里重温黑是黑白是白的江湖梦,而那时的青春就如江湖般黑白分明。

  1994年的我在别人的眼里是个很乖的女孩,没有人知道乖的后面是我不安分的叛逆。我内向的很,总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实际上我又十分渴望和人交流,这种情感饥渴直到我遭遇录像厅时才得以释放和满足。为此,我迷上了录像厅,也毫不犹豫的把青春交给了录像厅。虽然录像厅让我的青春听起来不太光明,但我从没后悔过。因为,猫在录像厅的日子,是我青春里最浪漫最生动的部分,它让我对未来有了憧憬,它让我的青春释放了泪水和激情。

  学校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学生不能随便出校门。越是封闭,我越是渴望墙外的自由。于是,我学会了跳墙。

  跳出校外,我便直接往劣质音箱传出的嘭嘭嗵嗵声音走去。录像厅门前的小黑板上写着乱七八糟的预告片,掏三元钱,可以看一个上午。那时的录像厅并不象传说中的混乱,里面大多数都是学生。遇见熟识的同学,也只是心照不宣的笑笑,然后各看各的。

  录像厅算不上大,几条简陋的长凳,一台19村的电视机,几十本砖头一样的录像带而已。虽说如此,里面总是人头攒动,这也正说明了那个年代严重的文化贫乏和文化饥渴。我喜欢那种白天里的黑暗,它让我觉得温暖。黑压压的人头,都仰视着那个发光的屏幕,很纯粹的一起大笑,一起叹息,一起愤怒。重重的烟雾缓缓升腾,如同梦幻,我在梦中徜徉。

  录像厅里放的多是港片,吴宇森作品正当流行时,徐克的电影也堪称经典。当时,我们学校男生都学郭富城的中分头,女生都留孟庭伟的蘑菇头。我就是留着孟庭伟的蘑菇头喜欢上了周润发。

  当年的发哥简直是帅呆了。他的双枪,墨镜,风衣,牙签以及嘴角的微笑,都让我着迷。还有谭咏林、刘德华、李修贤、狄龙,这些男人在那个时代里让我知道了曾有一种理想叫江湖,曾有一种性格叫义气,曾有一种情感叫兄弟。他们演绎的江湖黑是黑,白是黑,爱是爱,恨是恨,从不拖泥带水。情义是他们难以割舍的"瘤"。

  我还记得在看《阿郎的故事》时,那种怅然若失和心酸难耐。当经历了太多苦难的阿郎,在赛车爆炸的熊熊火光中闭上眼睛时,罗大佑的《你的样子》忧伤而适时的响起。我的泪,哗然而下,最后竟不管不顾的大声抽泣。也就是那次,我知道了在黑暗中流泪是一种情感的渲泻和释放。

  从黑暗的录像厅出来,阳光白刺刺地射来,我眯着眼,感觉有些飘忽,仿如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得吃饭,我总是去一个固定的摊位吃一碗凉皮,然后回学校,在课堂上,我把时间一点点掰开,如箭侍发般的等侍下一次逃课的机会。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场景像一把刀,把记忆修理得七零八落。一切的声音影像于倾刻间飘散为一堆干燥的碎片:子弹,香烟,黑风衣,酒瓶,泪水,微笑,漫天飞舞的纸片和鸽子,还有我的青春梦。

  这是我电影之旅中最初的岁月,伴随的还有罗大佑的歌,就象他的那首《闪亮的日子》中唱的: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录像厅就是我青春岁月中闪亮的日子。

  然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录像厅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死亡,人们在家看vcd或dvd,去录像厅里谈恋爱,还有疲累的民工把它当成了休息的场所。没有谁进录像厅是为了纯粹的看电影。而我当初看录像的那种纯粹和执着也一去不复返。《东雅西毒》里说,当你不能够再拥有,惟一能够做的就是不要忘记。于是,我在2007年里回忆199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结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