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嫂娘郑州:城市里的村庄

(2007-10-24 13:46:46)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文学/原创

文、梅若梅 

 

   城中村是嫂娘漂亮脸上的一块伤疤,也是嫂娘心中的痛。
 

   左边四五层高的房子,右边四五层高的房子,一条水泥路就被挤在中间,又脏又乱。贴满小广告的电线杆,蜘蛛一样,把丝吐在窄窄的街道上空,织就了一张混乱隐患的网。别的什么线也趁机掺和进来,使得那张网更加繁复巨大。敏感的人走在下面,总觉着自己是只小虫,一不留神,便会被粘了去。我便在这张网下生活了六年。

 

    城市里的村庄无非两种人,一是本村人,二是外地过来打工的人。本村人,大多都让自己荒着,因为,他们有荒的资本。他们有房屋出租,他们有年终分红。如此,他们整天打麻浆逗孩子,腰包却是满的。村里的外地人,天南海北的漂过来,他们买不起房,也租不起小区洋房,于是,房租便宜,消费也低的都市村庄便成了他们一个又一个的驿站。

 

   我刚到郑州时,租住在西郊一个叫三官庙的村庄里。这个嫂娘郑州:城市里的村庄村庄不大,却热闹的很,不宽的街道两边开满了小吃店,土产店,服装店,录相厅,桌球室,洗衣房,诊所,租书店……这些店因为无牌无照,所以价格便宜。工商部门会定期来查,却总是空手而归。因为消息早已风一样,由村领导那里吹到了各商家的耳朵里。家家关门大吉,你奈何不得。

 

   尤其是黑诊所,被查的次数最多,他们却也不怕,因为,诊所是一座“空城”。你看那药架上密密麻麻一堆药,其实都是空瓶空盒。真正的药都被秘密另存了。说起来,这些黑诊所挺让人厌恶,但,许多人都需要它。感冒发烧,小灾小病的,城中村里的外地人是不愿上大医院的,他们也上不起大医院,他们到小诊所里开包药,输瓶水,便又生龙活虎了。因此,他们挺不理解,工商部门为什么非要把这些诊所往死里打。

 

   在这样热闹混乱的环境里,村里的人口是流动的。有人进来了,有人出去了。但,村子还是那个村子,人却不是原来的人了。我租住的那个仅有十几平米的房子,在墙的一角,有留言:我来了,我走了,我的下一站,在哪里?那个大大的问号后面,是个平凡的名字,张群。在我要搬走的前一天晚上,看着那个大大的问号,我忍不住流泪了。我是又一个张群。我知道,还会有更多的张群在这里奋斗、挣扎并迷茫。

 

   我带着那个大大的问号,搬到了另一个叫小李庄的村子。我的隔壁是一年轻小伙,搞保险的,干净而勤快,每天早上和晚上,他都拖地,一遍一遍的,仿佛拖着满腹的心事。后来,和他熟了,聊起来,才知道,他暗恋上了一位姑娘。姑娘是本地人,漂亮,气质,又有能力。为了缩短和姑娘之间的距离,他拼命工作,成绩频长。但他仍不敢向姑娘表白,他贫穷的家,他的异乡人身份,让他自卑。他希望有一天,姑娘能到他的小屋坐坐,看看他的生活和梦想。因此,他天天拖地。小伙子的希望没落空,姑娘来了。小伙子把门大开着,屋里的笑声一串一串的,很繁复,却也牵强。

 

   后来,小伙子不再拖地,整日行色匆匆。再后来,他搬走了。临走,他对我说,他一定要娶个城里姑娘。我这才知道,他的表白被姑娘拒绝了。我忽然有些心疼他,我说,要记着拖地啊。他的眼红了,猛然转身,走出了我的视线……

 

   没多久,我也搬走了,在另一个村庄落下了脚。这次的邻居是老两口,靠卖菜为生。他们还像在老家一样串邻居。他们常把捡出来的,长得不排场的菜送给我。他们说,闫女,这菜长得不好,却新鲜,要不嫌弃,你就收着。他们很辛苦,每天天不亮,便蹬着三轮车到十里之外的郊区批菜。他们的菜不多,往往只是三四样,长豆角,西红柿,绿辣椒。他们在村里穿街走巷地叫卖,豆角蕃茄绿辣椒,便宜又新鲜喽。其声嗡声嗡气,苍凉而温暖。每每听到,我便心酸的不行。

 

   他们的生意时好时坏,还得常常和城管打游击。他们到底没有年轻人灵活,好几次都被城管逮个正着,收了菜,罚了款,这样一算,半个月的辛苦算是白费了。但他们没有别的出路,他们还得继续卖菜。最后一次卖菜,老人跑到了对面村庄的马路边,正给人称菜呢,城管来了,二话没说,抬着三轮车便往他们的城管车上扔,菜骨碌碌洒滚了一地,老俩口急了,结结巴巴的,一句好话还没说能正,城管便留下一句,改天找人来赎三轮车,扬长而去了。老两口忍着委屈,把地上的菜一一捡起,回了住处。

 

   他们提着菜敲响了我的门,我问,怎么没卖完?一句话,捅到了老人的辛酸处,老太太哭了,哭的委屈,哭的苍凉…… 

 

   三轮车,老人没有去赎。老人说,赎金也够买一辆旧车了。老人回老家的那天,我没有去送。我趴在窗台,看他们渐渐远去,很压抑地哭,我也曾像他们一样,委屈,希望,失望,绝望过呀……

 

   我坚守着一颗心,最终走出了都市村庄。我前脚走,小李庄便被拆迁改造了。听说,更多的城中村都要被改造成漂亮小区。还听说,因受城中村拆迁改造的影响,郑州的房租涨了许多,郑州的小户型赤手可热。这于城市发展来说,是好事。然而,那些寄宿城中村的打工者们怎么办?他们的下一站,该去往哪里呢?

 

  我仿佛看到一群鸟,它们飞旋徘徊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上空,不知所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