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2的太行(二):碎石坡和悬浮路

(2007-08-14 17:09:28)
标签:

旅行/见闻

    文/梅若梅
 
   二、碎石坡和悬浮路
 
   碎石坡挂于半山腰,坡度约70多。


   坡面上大大小小的碎石是流动的。走近了看,感觉像是石子厂碾过的石子堆,只是坡度陡增,石子大了好几号。

 

   考虑到石头的不稳定性,几个人的间隔距离定在10米左右。

 

   人低了下来,手脚并用,往上爬。只听得碎石哗哗下落的声音。刚开始,我觉得不过如此,等爬了三分之一段后,便心虚满怀了。流动的碎石,让你无处可抓,无处可攀,可唯一能依靠的还是碎石,它就像稻草,给你希望,也给你恐慌。其实,碎石的流动是有度的,它们相依相抵,并不会一落千丈,只不过和你开个不太好笑的玩笑而已,或者说是你自己吓自己。

   上到三分之二处,我听到楼兰在喊,注意,有石头落下!


    我有些不知所措,明明感觉那石头是向自己这边滚来了,却不知它具体的落点。我抬头,本能的一闪,石头蹭着小腿落下。一场虚惊。

 

   爬上碎石坡,额头渗出一层细密的汗来。悬浮路就在眼前。只见直直的崖壁上开出了一溜小窗口,规律齐整。一个意象在我脑海中成形:直直的崖壁就像胶卷,一溜的小窗口便是胶卷两边一个个的挂口。这是太行山的底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诠释自己眼中的大山精魂。


   游客用相机把大山摄进底片,大山也可以把游客的精神反映在它的底片上。只是游人感觉不到,正所谓你看风景,风景也在看你。

 

   悬浮公路,又名昆山隧道,可谓是愚公移山的现代版,比郭亮洞先开工却后建成,费时三十多年。公路没开通前,曾有传言,一位山西的老乡为了迎娶一位河南的媳妇,背媳妇过悬崖时不幸坠崖身亡……虽说传言过于悲情,但事实如此。有了残酷,愚公精神才得以复苏,我想,太行人的决心和执着便是被残酷逼出来的。

 

   隧道里没有灯,暗极,只有天窗的一线光,透着阳光的信息。阴和阳横亘在面前,没有界限,只有过渡,极似中国山水的黑和白,让人有一种轮回的痴迷。

 

   遂道的路极不平稳,双脚适应着黑,可以感受到石头的突兀和大小。洞壁有着粗犷的线条,其拙朴原始的凿痕,透露着人工的艰忍和辛苦。于是,心生感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是愚公移山远远不能比拟的。

 

   对于悬浮路的窗口,老田心生创意,就叫它windows98得了。大家听罢,皆作崇拜状。老田太有才了!


   的确,从windows98这个大山的窗口看世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出了洞口,便是山西,光明一下子逼上眼来。老田套上他所谓的白羊肚手巾,一挥手,老乡,我们们来了!

 
  迎接我们的是满地的黑煤灰,很山西特色。秋色中有炊烟升起,静极,玉米成熟在田里,带着秋天的微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闲云几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