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峪三都古城

(2007-06-28 15:31:47)
标签:

山西

湘峪

藏兵洞

防御

文/梅若梅
 
    湘峪三都古城的由来,有关才子,有关战乱。

  湘峪三都古城位于晋城市沁水县郑村乡,竣工于崇祯七年。此乡多才子和进士,高宅大院自然也多。由于当时流寇出没、战乱频繁,在朝中为官的孙居相及兄弟们,便带领村民修城筑堡。而排行老三的孙鼎相,曾担任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因此这里便以"三都堂"为名。

  从蜿蜒的城墙、有如蜂窝状的拱形窗孔的构造来看,湘峪三都古城三都古城与生俱来的戒备心理和自卫图存,既强大又无奈。整个古城给我的感觉是防御功能高于居住功能。这一切,我在村中感受颇深。

  湘峪古城仿佛一段被人遗忘的时光,静极。我的到来,破了静,狗的叫声一片汹涌。等我慢慢走近,方发现每家门前都有一条剽悍大狗。我的心一凛,慌忙寻求住店,村民们一脸戒备的把我推向学校和村委。最后,一位老太太收留了我。

  谢过老太太,我便迫不及待地出门,去寻访湘峪古城了。湘峪城内的街巷为"五纵三横"的棋盘式格局,然,这些街巷并不是笔直延伸的,而是顺应地势走向,有意弯曲成一定的弧度,有些地方甚至连续出现两个九十度的拐弯,其军事防御功能非常明显。

  一些小巷仍然保留着旧时模样,磨盘石铺路,像一串串音符,跳跃着,从历史出发,在经历了沧桑巨变后,又悄无声地站到了新的起点。城中的年轻人,眼里没有磨盘石路,他们耐不住寂寞,大多搬了出去,独留下老人,守护老城。我提防着大狗步入一家庭院,老人看到我,没有惊诧和慌乱,她用气定神闲来拒绝外人的好奇。

  穿过几条小巷,我推门进到孙鼎相的"三都堂",一座气势逼人的五层高楼入眼,满满当当。楼房虽然面宽只有三间,但二十五米的高度,于周围民居作比,显得鹤立鸡群、宏伟壮阔。楼体遍布饰以"嵌花眉檐"的拱形窗孔。据说孙居相的府第更为气派,遗憾的是,当年的气宇轩昂已化为一片废墟,但创意奇妙的精美石雕依稀可见。

  从"三都堂"出来,竟绕进了另外一户人家。我方发现,家家户户似乎都是相通的。从一扇门出来,便有另一扇门在等着你。如此环环相通,神奇而隐秘,每家庭院都大体相似。我想,这大概是也一种预防战事的功能吧。

  第二天早上,老太太专门给我煮了南瓜粥,湘峪三都古城香香甜甜的,我吃了两碗,吃暖了身体,吃暖了心。老太太又找来村支书老连,陪我参观藏兵洞。

  藏兵洞被一把大锁锁着,老连拿出钥匙,一段历史被打开。我认为洞里应该一派阴暗残破的萧条景象,刀光剑影的寒意也犹在。等下到洞底,眼前却豁然开朗,干燥温暖。只见洞体宽大,洞洞相连,每个洞设拱形窗孔一个,正好,有阳光透过窗孔,射进来,仿佛放映机的射光,陈年旧梦和狼烟峰火,依稀被照见……老连在一边作旁白,每有战事打来,村民便以此为据点,像家又像战场,边生活边战斗。有记载说,湘峪古城藏兵洞,以其极富创造力的设计与优良的建筑质量,而成为冷兵器时代防御工事的杰出典范,更是民间军事工程的顶峰之作。那刻,我深信不疑。

  从藏兵洞出来,老连把我带到了村长家。一顿简单的午餐后,村长派车送我,车开出老远,我回头,见老连和村长还站在原地,用目光跟着……我复想起村长的话来,历史不应该被遗忘,湘峪古城也不应该被遗忘。

  对于湘峪人的冷漠和热情,我有很多感慨。感触最深的,便是当地人的戒备心理后面深藏的热情与善良。我想,应该是最初的历史使命,造就并遗留了他们如此矛盾的性格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对不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