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是一年村集会

(2007-04-10 11:56:58)
分类: 信手拈来
又是一年村集会
台上,台下, 都在享受着休闲时光
 
又是一年村集会
看戏的老人.
 

阳历的四月初八,阴历的二月二十一,是村里一年一度的集会。这个普通的日子,却蕴着过大年的气质。

 

  集会一般都设在主街上。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小商小贩,在早已圈好的占地上,搭帐架棚,支锅生火。其中以小百货、地方小吃、玩具零食、五金农具为主,再搭以卖老鼠药、老鼠夹的;售草皮膏药的吆喝声,集会的热闹就出来了。集会多呈一字型,要么直线,要么来个小迂回,肯定不见急转弯。所以,一眼望去,集会的艳俗意味和生活气息便有了率真的美。

 

  这一天,不管是心窝窝里的近亲,还是曲里拐弯的远亲,都要拎了礼物去串门。待客家则不分亲戚贵贱远近,一律热情招待。谁家的亲戚越多,谁家主人脸上就越沾光。如果谁家门前冷落车马稀,是要遭村人嘲笑的。

 

  吃过午饭,晒一会儿太阳,亲戚们便出门了,或三五成群,或拖家带口,或情侣相牵,赶集去。集的热闹便是被赶出来的。这个赶有点"打哄"的意思,大人多是走个过场,感受一下多年来的古会气氛,孩子们则是实打实地喜欢,手里,嘴里,都不闲着。泥鳅一样,在人堆里钻来钻去。

 

  然而,热闹里总藏着一些静默和安然,他们便是老人。年轻的贩主多半不屑于在这样的小集会上亮相,老人则更喜欢这种古老的习俗。他们似乎并不上心生意的好坏,只管坐在自己的摊位上,仿佛一段段被人遗忘的时光,或默然,或发呆,或打盹,或安心自己手头上的事儿。就连剃头挑子这样古老的手艺也被热闹淹没,幸好还有老人光临——

 

  一个苍老的脑袋歪在一只同样苍老的大手下,脸上的惬意被阳光罩着,往事悄然落下,只留岁月美好。剃头师傅手持剃刀,在老者头上飞舞的动作,仿佛在收割自家的麦子,手劲厚实欢快,表情里透着认真和满足。在他们身后,有一辆破旧的二八自行车,它除了支撑主人走村串巷的生活,还起着临时妆台的作用,肥皂水、推子、毛巾之类的工具放在车后架上,这样的组合绝对是一道古意盎然的风景。

 

  还有更多的老人,拎着板凳,带着干粮,从数十里的外乡赶来,只为看一场旧戏。戏还没开场,他们并不急,坐在戏台下面静静地等。这让我想起了母亲,她极爱看戏,总是早早到场,坐在前排,眼巴巴地瞅着戏台。我们孩子哪懂得什么戏文,纯粹是凑热闹,喳喳着在人堆里钻来钻去,一会儿吃冰棍,一会儿要花生,母亲怕我们妨碍她看戏,这样的要求她一律满足。等我们闹够了,好奇地朝戏台上盯几眼,困意便潮水般袭来了。母亲抱着我和妹妹,直困得双腿双手发麻,也不肯离开。

 

  朦胧中,母亲轻唤我的小名,妞儿,回家睡觉了。母亲一手拉我,一手抱着妹妹往家赶。走着走着,我就醒了,我闻到了母亲身上的露珠气息,很是清香。回到家,半睡半醒的父亲看一眼窗户,说,天都要亮了。母亲意犹未尽地说,戏唱得真好呢。父亲的声音里有了疼惜的味道,这么晚,你和孩子会着凉的。母亲兴奋地说,不碍事,人多,挤着暖和。父亲说,明晚,二里外的唐岗村也要唱戏了。你把孩子丢家里,去听吧。

 

  我听见,母亲笑了,伊伊呀呀的声音像极了戏文里的唱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莲上藕下
后一篇:古会片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