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贴)鼓浪屿的草根文艺复兴之路

(2007-08-23 19:29:36)
标签:

人文/历史

厦门

城市画报

草根文艺复兴

分类: 城市画报2007年各期介绍
 转自城市画报西祠胡同论坛

 

作为一个在厦门读了七年书的闽南人,对于厦门、对于鼓浪屿的感情之深厚,不是言语能够表达的。

朋友短信通知我最新一期的《城市画报》封面专题是“厦门散步”,我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顶着毒辣的太阳,踩着五寸高跟鞋,跑了三个报摊才买到。迫不及待地读完之后,便陷入了对厦门、对鼓浪屿的无限怀想之中。

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一座不一样的鼓浪屿。曾瀚眼中的鼓浪屿,是人潮退尽后、静谧幽深的。那座废弃的乐园,我虽不曾在岛上见过,但与小时候住的小区里的乐园长得极为相似。

然而,在美好的表象之后,隐藏着一层深深的担忧:鼓浪屿会不会成为一座废弃的乐园?《新周刊》今年5月号曾作了一期报道——《鼓浪屿之死》,让人触目惊心的题目。

文中形容,鼓浪屿已经是一个“超老年型”的小岛,由于复杂的产权关系,老建筑被恶性使用,年久失修,年轻居民不断外迁。厦门市政府投入了8个亿,修滨海路、修公共绿地,可是并没有吸引来高端的观光客、也没有留住高素质的本地人。如今,充斥着岛上的,是拉客的导游和商贩,是毫无特色的旅游商品街。曾经拥有100多个音乐世家的音乐之岛,已经很难再听到钢琴声。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鼓浪屿的诊断药方是:“鼓浪屿是天生的贵族。今后的建设和项目安排中,全面瞄准国际上最顶级的别墅区和度假区,使每个中国人都认为在鼓浪屿拥有住宅,能够定期在鼓浪屿度假,才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这才是鼓浪屿价值的真正回归。”

这真是个愚蠢而可怕的诊断书。

鼓浪屿的真正价值,应当是融入其血脉之中的艺术精神。鼓浪屿要重新焕发生命力,应当走的,一定是一条“文艺复兴之路”。然而,这个“文艺”,不是从前的传统文艺,而是更草根、更有实验精神、更现代的新文艺。当殖民地时代的老建筑身上的所谓“贵族”血统已经转为公众血脉的时候,当上一代的钢琴家、诗人已经纷纷离岛的时候,属于鼓浪屿的文化表象已经悄然发生变化。现在,在岛上悄悄生长的,是新生的艺术青年和他们所打造的艺术商店。应当传承和发扬的,是那种热爱艺术的精神和浓厚的艺术氛围,但内容必须与时俱进。

“古建筑保护的最好方式,就是使用它”。政府和所谓的规划专家,停止那些愚蠢的拆迁和修路行为吧,重新定位鼓浪屿的新艺术精神,给这些老房子,找到更多像babycatair、小阙这样有生命力的新主人,给予他们更好的优惠政策,扶持更多的新生艺术力量,与《城市画报》更多的合作,将鼓浪屿打造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潮”岛。我相信,这才是最根本的文艺复兴之路。

 

双城记之暖暖 2007/8/20     欢迎来到双城记http://taleoftwocities.blog.sohu.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