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萨满之研究——一个文化哲学范畴

(2024-11-11 13:20:29)
标签:

杂谈

萨满之研究

——一个文化哲学范畴

回到老家东北的土地上,到处都可以接触到有关萨满的文化信息。在吉林市和九台市设萨满文化博物馆,后者还被称为萨满之乡。向有关专业人士请教,得到的回答是这种文化活动已经式微,原因是涉及迷信。这真让我哭笑不得。萨满作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遗存,它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也是各种精神现象发生的文化母题。而我们的学术研究其实仅得其皮毛并没有能够真正登堂入室。我检索了一些中国当代学者的研究著作,诸如乌丙安著《神秘的萨满世界——中国原始文化根基》、郭淑云著《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透视》、姜小莉著《清代满族萨满教研究》、王宏刚著《大漠神韵:神秘的北方萨满文化》、富育光著《萨满论》等,总的感觉是研究视野不够开阔,形上境界有待提升。他们大都局限在中国北方的地域范围,且都落脚在满族民俗这一狭窄的话题论域内。许多学者认为所谓萨满是以西伯利亚为中心、以东北亚和中亚为半径的一个文化圈,这是明显的错误判断。萨满的英文Shamanism源自北美印第安人,我曾在美国旅行时参观过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印第安文化博物馆,那里所展示的文化场景与我们的跳神、社火其实并无二致;而在南加州接触到的墨西哥人的文化遗存同样如此。可以肯定这种萨满活动的范围已经超出了亚洲北方。通古斯语萨满(Saman)旧译为兴奋狂舞者,我以为其实也可以译为无所不知者全知者,因为这些萨满的行为本质上是充当神人之媒,在神与人之间传递消息。而这种活动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悠久的传统。

中国古代的文化智慧是一种巫学智慧。相传伏羲始作八卦,“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说卦传》)这种仰观俯察采撷兆象的行为可证伏羲乃为远古时代的巫者。有关资料也证明夏禹同样是一位大巫。扬雄《法言·重黎篇》载:“巫步多禹”。注:“禹治水土,涉山川,病足而行跛也,而巫俗多效禹步”。《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巫咸、巫即、巫盼……十巫,从此升降。《说文》谓: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从《说文》中有关金文、甲骨文和小篆体的字形可知,在上古时代,巫、无、舞这三字本为一字,一字而三义:就巫术施行主体而言是巫,就巫术操作方式而言是舞,就巫术本质特征而言是无,也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或道。古代巫师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擅长于。《尚书·伊训篇》说: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有疏云:巫以歌舞事神,故歌舞为巫觋之风俗也。《周礼·春官宗伯》载: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旱暵,则舞雩。《汉书·礼乐志》记载:《易》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于上帝,以配祖考。 昔黄帝作咸池,……禹作夏又称大夏。《路史发挥·论史不记少昊》记载:舜歌九渊以美禹功,禹因之为大夏。大夏不仅是一种乐,亦是一种舞。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之《周礼·大司乐》亦载:舞大夏以祭山川。既能祭山川,可见这是一种地道的巫舞,大夏即夏代的降神之舞。大禹既有禹步,又有大夏,其作为大巫的身份应该无可争议。可知这种以舞降神的巫事活动也并非北方萨满的专利。如果再联想到三国诸葛亮七星坛祭风作法,以及湖南湘西的赶鬼和广州西关巷子里的石敢当驱邪,这种源远之流长就不遑多论了。

鲁迅曾经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这里说的道教,应该不是东汉以后的道教,而是原始巫教。尽管后来的道士们也喜欢装神弄鬼,但此巫非彼巫也。困难不在于理解萨满活动的普遍性,而是如何把它理解为一种文化哲学。因此,我们需要打开文化眼界。我检索了若干世界文化名,著包括:维柯的《新科学》、泰勒的《原始文化》、布留尔的《原始思维》、弗雷泽的《金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以及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等。我比较欣赏维柯《新科学》中提出的“诗性智慧”理论,在维柯看来,原始人与婴儿都是天生的诗人,这是人类生命的本真状态,这样就把人类文化提升到了文化哲学的境界;其次,原始文化内涵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万物有灵”,这是原始萨满包括历代巫师精神信仰的前提,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创立了万物有灵论,认为原始人的灵魂是独立与身体的客观存在,相应地,一切自然万物也都是有灵魂的存在,这是人类最早的超自然崇拜;随着人类巫学智慧的发展,事实上已经出现了一个从巫到圣的转化,即如大禹早已成为文化上的圣人。伏羲八卦的仰观俯察以通神明之德,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参破天机与神周旋而已。当他们神机妙算达成目标,自我感觉一定不错吧。这是人的自我神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