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化用白居易诗
(2023-09-05 10:41:42)
标签:
杂谈 |
黄庭坚化用白居易诗
对于前人作品的借鉴,唐朝诗僧皎然《诗式》有诗家三偷之说:偷语、偷意、偷势。
所谓偷语,除了原封不动的借用外,还有比较明显地简单化用。黄庭坚有一个点铁成金的理论,出自其《答洪驹父书》:
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黄庭坚本人尤其喜欢“点铁成金”。他有一组《谪居黔南十首》,多为偷语和化用白居易。
原诗如下:
《谪居黔南十首》
(其一)
相望六千里,天地隔江山。
十书九不到,何用一开颜。
(其二)
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
(其三)
冷淡病心情,暄和好时节。
故园音信断,远郡亲宾绝。
(其四)
山郭灯火稀,峡天星汉少。
年光东流水,生计南枝鸟。
(其五)
冥怀齐远近,委顺随南北。
归去诚可怜,天涯住亦得。
(其六)
老色日上面,欢惊日去心。
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
(其七)
啧啧雀引雏,梢梢笋成竹。
时物感人情,忆我故乡曲。
(其八)
苦雨初入梅,瘴云稍含毒。
泥秧水畦稻,灰种畲田粟。
(其九)
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床。
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
(其十)
病人多梦医,囚人多梦赦。
如何春来梦,合眼在乡社。
这组五言绝句的第一和第十首都是来自白居易被贬江州期间,写的思念弟弟白行简的五言诗《寄行简》:
郁郁眉多敛,默默口寡言。
岂是愿如此,举目谁与欢。
去春尔西征,从事巴蜀间。
今春我南谪,抱疾江海孀。
【相去六干里,地绝天邈然。
十书九不达,何以开忧颜】。
【渴人多梦饮,饥人多梦餐。
春来梦何处,合眼到东川]。
第二首来自白居易《岁晚》前四句: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第三首化用自白居易《花下对酒》的结尾几句:
蔼蔼江气春,南宾闰正月。
梅樱与桃杏,次第城上发。
红房烂簇火,素艳纷团雪。
香惜委风飘,愁牵压枝折。
楼中老太守,头上新白发。
【冷澹病心情,暄和好时节。
故园音信断,远郡亲宾绝】。
第四首出自白居易《西楼夜》中间四句:
悄悄复悄悄,城隅隐林杪。
山郭灯火稀,峡天星汉少。
年光东流水,生计南枝鸟。
月没江沈沈,西楼殊未晓。
第五首出自白居易《委顺》结尾四句:
山城虽荒芜,竹树有嘉色。
郡俸诚不多,亦足充衣食。
外累由心起,心宁累自息。
尚欲忘家乡,谁能算官职。
第六首出自白居易《东城寻春》前4句:
老色日上面,欢情日去心。
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
今犹未甚衰,每事力可任。
花时仍爱出,酒后尚能吟。
但恐如此兴,亦随日销沈。
东城春欲老,勉强一来寻。
第七首第八首都出自白居易《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
【喷啧雀引雏,稍稍笋成竹。
时物感人情,忆我故乡曲】。
九江地卑湿,四月天炎焕。
【苦雨初入梅,瘴云稍含毒。
泥秧水畦稻,灰种畲田粟】。
何时同一瓢,饮水心亦足。
第九首出自白居易的《竹窗》中间4句:
(前略)
【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床。
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
乃知前古人,言事颇谙详。
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
黄庭坚这组《谪居黔南》十首诗,每一首都大量“剽窃”了白居易的《乐天集》,这儿截取几联,那儿截取几联,略为改动几个字,便据为己有了。当然,黄庭坚并不认为这是剽窃,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还说:“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思,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观摹其意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他这种诗学观点影响了“江西诗派。”他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成了江西诗派的理论纲领。
但金人王若虚不同意,他认定是剽窃,他在《滹南诗话》中说:“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不过,宋人及后人,多数不认为是剽窃。诗歌发展到宋朝,用典是流行时尚,讲究无一字无来历,南宋洪迈就极力推崇黄庭坚的拿来主义,说:“鲁直之诗,全用徐语点化之,而末句尤为精工。”苏轼也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干万诗文之中。
我也很欣赏黄庭坚的这种做诗之法。学习作诗,借用、化用、模仿,都是学习的一种方法。欣赏古人诗句,自己可以尝试某字某词是否可以改为其他字词代替,或者前置倒装等等。几种方案,可以比较一下哪一种最好,自然可以体会到古人手法的妙处。“熟读唐诗三百首”.“天下文章一大抄”,大约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