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抄古诗四首
(2023-02-15 06:31:01)
标签:
杂谈 |
闲抄古诗四首
其一
吕洞宾《题广陵妓》
嫫母西施共此身,
可怜老少隔千春。
他年鹤发鸡皮妪,
今日玉颜花貌人。
其二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三
杜牧《春日古道傍作》
万古荣华旦暮齐,
楼台春尽草萋萋。
君看陌上何人墓,
旋化红尘送马蹄。
其四
苏轼《法惠寺横翠阁》
雕栏能得几时好,
不独凭栏人易老。
百年兴废更堪哀,
悬知草莽化池台。
简评如下:
嫫母为黄帝之妻,古之丑女也。她与西施之间的区别,仅仅是时间变化而已;旧时王谢豪门,今日百姓之家;万古荣华在早晚之间都会扯平,王子与贫儿没有差别;李后主的雕栏玉砌,即使不凭栏也会老去,草莽与池台只是瞬间变化而已。
中国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无常的。人在年轻的时候自然要接受一些社会化的基本训练,但是在年老的时候就应该解放自己,过一个自由舒展的晚年。生命是用来挥霍的,不是用来压抑的。所以,我特别不喜欢那些貌似聪明的鸡汤文章,例如教人要低调、教人要认怂、以及“做人如草”之类“深度好文”,我们已经是一介草民了,还要如何作践自己?这让我想起了《愚公移山》里的那个“智叟”,智叟者,智慧老人也,但其实他是一个真正的昏庸老朽。此类“智叟”式的“深度好文”,不看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