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审美疲劳漫议

(2021-10-03 12:11:24)
标签:

杂谈

审美疲劳漫议

冯小刚的电影《手机》有两个特别的“梗”必将超出电影本身永留在历史上:一个是手机作为现代婚外情的秘密联络工具被公之于众,二是“审美疲劳”作为偶然的小幽默却把一个惊天秘密无情地展示出来。2003年底,冯小刚执导的贺岁影片《手机》中的一句台词: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总会有些审美疲劳。因冯小刚在此的点睛妙用,原属于美学用语的审美疲劳迅速成为2004年不少人时髦的口头禅,一下子流行开来。这个在电影中形容夫妻感情出现问题的新词,后来被人们用来形容因长期与没有变化的某人某事接触而产生厌倦、麻木心理。比如,央视春晚年年岁岁花相似——审美疲劳;职场岁月每天看着几张同样面孔——审美疲劳;影视明星颠鸾倒凤雌雄莫辨——审美疲劳…… 随着这一词语应用的泛化,其词义被进一步扩大化,人们借审美疲劳一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宣泄。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源于人性的一个缺陷,即人是一个喜新厌旧的动物,而人的这种天性又是根源于人类的长寿,在漫长的生命延伸过程中对新鲜感的耗损。地球上的生命体有如人之长寿者是不多的,因此人类所承受的无聊也是最多的,人类的哲人所做的一切包括审美说到底都是在反抗无聊。

身心俱疲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常态,但其实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据说汉元帝初见即将远嫁匈奴的王昭君,为其美貌倾倒并为无缘得见而开罪宫廷画师毛延寿,这真是千古奇冤。王安石为其开脱说,“意态由来画不成”,我倒是觉得此事未必与画有关,更可能的原因是,无论汉元帝还是毛延寿其实都已经陷入了审美疲劳,他们平时对于昭君的美貌已经视而不见了。后宫佳丽三千,“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每天面对无数花容月貌,不疲劳才怪。只是在临行前的惊鸿一瞥,才让汉元帝醋意大发。由此可知,在人类的精神生活史上,既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红楼梦”,也有“说不尽的王昭君”“说不尽的戴安娜”,所谓“说不尽,”其实是一言难尽。查尔斯王子舍弃美艳的戴安娜王妃而与老丑的卡米拉夫人暗通款曲,自有其精神上的新鲜与满足。这大约也可以证明,人类之爱其实并不总是与外在的皮囊相关,心灵上的沟通与抚慰可能更其重要。作为一种高级灵长类动物,人类对于丰富、超拔的精神生活的渴望是极为强烈的,甚至为了精神追求而舍弃生命(而弃生者们在了断之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很累)。努力改变现状,追求独异超越的生命体验,这些构成了一切人类哲学智慧的前提。

哲学本质是一种智慧的境界,智慧是一种永无定论的精神过程,它具有非真理性与无定论性的特点,孔子、老子所讨论的问题,至今仍在争论不休,这正是智慧的本性。只有无定论的问题才是真正的智慧,而真正的智慧总是无定论的。人类之所以把“无定论”作为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根本就是因为任何“定论”都会让人类陷入精神疲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大约才可以理解查尔斯爱卡米拉的深层原因。从智慧的视角来看,一个人的可爱与否,在于他或她能否带来全新的精神超越与生命体验。我们欣赏一个人的纯真,说到底是欣赏她身上的原生态,没有受到社会“定论”的污染,她的一切都来源于内在生命的激情。这大约可以称为聪慧之美,或曰灵动之美,这种人其实是很稀缺的。现在社会上在误读“素质”,人们把知识、爱好、专长乃至学历、口才都当成了素质,其实检验一个人的素质之有无,只需在人际交往环境中看其是否乏味就可以了。现在群聊泛滥,乏味无处不在。由于身处愚蠢笨拙的精神荒漠,让我特别怀念那些生命中偶遇的聪慧之人,他们是一抹生命中的亮色,让我长久地流连。而我的微信签名则是:嫉恶如仇,嫉笨如仇、嫉伪如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