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谈周立波

(2009-05-21 22:59:46)
标签:

文化

本文马日拉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抄袭可耻。

最初知道周立波,是因为我经常去梅龙镇广场看电影,散场出来后总是经过美琪大戏院的门口,依稀还记得贴有周立波的海报。论长相,如果你在马路上见到 他,我觉得也就给人一个中年小流氓的印象,有点刻薄和奸诈。再次听到周立波是在不很久前与王小峰老师还有丁夏老师的饭局上,丁夏老师说最近周立波在上海滑 稽界很红。最终看到了周立波,是在优库上的《笑侃三十年》视频,这也是绝大多数年轻一辈的上海人认识并喜爱上周立波的途径。马日拉

我是在聚精会神的状态下看完了这段长达两小时二十五分钟的演出,内心从“不太喜欢这个人的长相”逐渐转变为“为他的演出深深着迷”。以至于在看完之 后,脑中一片空白,内心极度空虚,就好像华夫人在华安的快板中徐徐飞起,在嘎然而止后重重落地的感觉。这是一种我从未经历过的感受,他的语言、他的神情、 他的动作、他的表演都堪称完美,高潮像A片女主角一样此起彼伏,让人应接不暇。当时我就把我的MSN签名改成了“周立波不红,天理难容,周立波不火,上帝 光火”。马日拉

我把《笑侃三十年》看了四遍、听了一遍,还给我爸妈放了一遍。对于我父母这一代的人来说,周立波的演出勾起他们年轻时太多的心酸而又美好的回忆。周 立波说道他童年时代没什么东西吃,我妈立刻就想到了炒麦粉;周立波问麦乳精怎么吃最好吃?我妈马上说道:干吃;周立波问还记不记得从大光明电影院出来后大 家都爱唱的一首歌?我妈跟着一起哼唱:“中国猿人,背起箩筐,差路,上海音乐厅大光明”;周立波说投机倒把的顺口溜,我妈脱口而出:同志们,捉牢伊,投机倒把贩 卖盐水片……这样的集体回忆,在一场被认为是滑稽戏的演出中是史无前例的。马日拉

而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周立波的语言和表演让我们真正见识到了吴侬软语的活力、生命力和表现力。从“六百多只百叶结”到“调一调,调一调”,从 “小鬼侬再皮”到“朋友大户啊”,从“嗯呢,劳力士欧!”到“先生,我有消息的,你阿要听撒”,无数原创的纯语言表现力的笑点,都能让人捧腹。而他模仿屋 恩总乐椅对于扔鞋事件的神态肢体表演,一句“2008年,是最困难的一年”,握着农民工的手说“我们来晚了”,以及谈到总理欧洲行和萨克奇等等,更是打破 了群众文化远离政治的陈规,将讳莫如深的政治评论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开来,让人由衷的笑了出来。马日拉

当然,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作为海派滑稽的继承发扬者,周立波也不能免俗的说了一些无关主题的段子,例如“最近外面风声很紧”的那段“要不要 听爸爸的战斗故事”更像是在传承一些老派滑稽戏的套路,然而,瑕不掩瑜,这并不妨碍周立波将他浑身的幽默细胞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马日拉

周立波在上海滩的走红,让很多上海以外的人看不太懂,觉得你们上海人讨厌小沈阳喜欢周立波无非是做出一种姿态。我觉得这种看法过于片面和想当然。上 海人看小沈阳本来就是“被迫”的,如果没有春晚,我不认为会有多少个上海人会主动去看小沈阳,而小沈阳那些围绕着“我很丑”的主题构建的笑点以及很多都是 网上抄来的笑话实在没有任何能够吸引上海人喜欢的地方。马日拉

更有甚的,我看到有批评上海人还连带着狠批周立波的文章出炉。我觉得,一个听不懂上海话,没有在上海生活过二十年以上,更何况还没有看过周立波演出 的人,是根本没有资格去批评周立波的。在上海,时至今日的麻将桌和饭桌上已经少了很多“侧那”,而多了很多诸如“调一调”、“劳力士欧!”、“通通吃进” 就是对周立波最好的褒奖,没有一个上海人会主动在意别人对于他“喜欢周立波”的看法如何,因为所有的笑都是发自内心和受到启迪的,而不是去被动接受一个讲 笑话的人讲出的烂俗笑话。马日拉

如果硬要和小沈阳去比(虽然上海人从来不觉得两者有什么可比性),我只能说,周立波的幽默从来没有通过贬低自己或者摆出娘娘腔来博得一笑,他着装得 体,有起码的自尊自爱,他摒弃了很多很多低俗的笑料,却让人笑得更大声,更快乐,他让每一个上海人审视过去,现在和将来,审视这个时代,在有所思考却不越过敏感界线的前提下,让你共鸣,让你笑的开怀畅快。这便是我眼中上海活宝周立波。我爱周立波。马日拉

本文马日拉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抄袭可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只争一二
后一篇:午餐那点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