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QQ群里的“导师”在谈体育摄影,说在远看台拍F1要注意前后帘闪光同步,我就纳闷你在大白天用大长焦拍F1,居然还能用闪光灯影响最终效果?那你的灯要多大的功率啊?然后摄友发上一些风景和人物作品,“导师”又说你的照片杂了,主题不清;你的照片逆光不够黑,画面不简洁;你的照片斜了,以前我也老斜镜头,现在不斜了,不过有些场合可以斜,只要和地平线无关,只要避开地平线做参照物,你可以创造出一个漂亮的臀部曲线,或者冲击感的动作;你的照片再多几片云就好了……导师的的教诲,摄友虚心聆听。
出于对“导师”的疑惑,我上了一张布列松的黑白照片——“国庆日”,这是一张从构图上来说,不太符合“导师”审美的照片,凌乱的背景、好多窗、消瘦的身披美国国旗的老太太、头上弯曲的管子、脚下杂乱的草地,正常人看到这样的构图决不会立马说好,可是“导师”不一样,导师在没有大师在场的前提下那就是权威啊。“导师”一看到此片,立即竖起大拇指称赞,问之为何?导师说,那是因为有历史的前提,主题表达很清晰。我问:这是什么主题什么历史前提呢?答曰:其中那个人物很简单,美国独立历史背景。我心想,中招了吧,让你小子胡扯。事实上这张布列松的照片甚至连年份都没有,只是在国庆日这一天表现了一个最普通的美国民众的爱国之心,在1930年是如此,换到1940、1950、1960也不过是如此,见“历史背景”的鬼去吧,画面中那一面美国国旗如果代表了“美国独立历史背景”,那任何一张主权国家人物摄影中的国旗都代表了该国家的主权历史背景,这不是扯淡是什么?扯皮!
“导师”的心理其实再简单不过,摄友的片子,拍大钟楼拍进了一棵小树,那叫“构图缺陷”,不批评怎么体现“导师”对构图的精深理解;黑白照片,挺老,还是外国人,那先竖大拇指肯定没错,因为十有八九这就是一张“大师”作品,再说些“历史前提”,“大环境”,“主题表达了无限内涵”之类的唬人的话,“导师”的地位也就更加固若金汤了。
我是一向看不惯这种虚伪造作浮躁无耻的神态的,所以我也不广结善缘,有缘就是朋友,但你那么恶心,对不起,我也并不善良。国王的裸体总要有人出来揭露的,虽然我让你们脸皮没地方搁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我忍不住要体验这种快感,在揭开所谓“权威”真面目的那一瞬,我畅快淋漓,然后我选择默默离开,因为小圈子还是那个小圈子,“导师”还是他们的“导师”,我不同此类,故不能聚,而选择散。怎么着?老子走人呗。
我不是大师,我也不是导师,我只按照我的思想去抓住画面。“糖水MM”之类所谓华美,在我看来并且亲自实践后,也只不过如此简单而以,所谓构图也只不过把我心中所想变作现实而以,华不华美也只不过取决于你的审美和你的思想;技术之流,会则会矣,无甚奥妙。
从今以后,默默敬礼,再不膜拜,尽情思想,无须嘉奖。
后一篇:大家都很忙,我们都没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