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实电影《格莫拉》批判、反思比纵容重要

(2010-10-31 12:17:34)
标签:

格莫拉

意大利电影

写实电影

黑手党

社会现实

文化

分类: 长博客
http://s16/middle/4845ab46h93e1f9697bff&690  

欧洲电影不缺乏黑帮题材影片,但是每一年的拍摄量并不多,因为不是所有的导演都喜欢拍黑社会,这种过于现实的题材罕见且风险,拍出来又不能在一些国家(比如中国)公映,电影公司不大愿意投资搞这些作品。最近看的影片《格莫拉》似乎打破了常规,不针对黑帮,而是将镜头对准了生在黑帮光环之下的少年以及成年人生活。

《格莫拉》其实取名于那不勒斯地下黑帮组织的缩写,不知道是意大利语还是欧洲统称,反正就叫做格莫拉好了,英文拼写是Gomorra,粗拙的中文根据音译而来,所以就叫做格莫拉,这个组织其实就是黑手党,关于黑手党,他们在欧洲犯下的罪恶足以让上帝无法抬起头,因为欧洲人喜欢信仰上帝,不管有事上帝一下,没事也要上帝,还有他们控制的国家地盘远比美国政府还要牢固,非常懂得如何运营,如何操纵,如何维护。

写实电影《格莫拉》交代的主线都很简单明了,就三个故事线,首先就是两个HY少年的事,然后就是W少年的事,最后是L先生的事,这几个人物是电影的中心,没有了他们,就没《格莫拉》,也突现不出格莫拉的本质面目。或许很多人都看不懂,这三个故事似乎互不相干,而电影就是要这么拍才算是电影,单拿一个故事拍了下来完全没意思,要这么说,看不懂的话,千万不要看,滚进电影院看毫无深度可言的国产片去!

HY少年的故事简直就是一出悲剧,这两个不怕死的小子,敢于挑战格莫拉,自称立门户,还要跟格莫拉干一场,年少轻狂的他们在偶然一次发现了黑手党的枪支,这次他们可以风光一次,拿着枪支装上了弹药,站在湖边放空枪玩,这两个家伙估计没见过大场面,以为拿到了枪支弹药就可以胡作非为,直到后来,被格莫拉恨恨教训了一番才将枪支交还。但是,他们最后还是死了,死于格莫拉的枪下,卑劣的他们设计圈套干掉了这两个少年。少年要玩得痛快那是有代价的,少年HY付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在此,影片要说明,无论哪个帮派,都一样,杀戮与残暴永远是主题,谁也逃不了。

W少年,一个十三岁少年,未成年人,这个家伙,每天除了帮格莫拉放风贩毒之外,就是坐在窗口发呆,他是单亲家庭,没父亲,在这种环境之下的少年走上了歧路,他深受成年人的引诱,只要每次贩毒交易,他都可以拿到一点分红,还有奖赏,这些小鬼原来是这么培养出来的,连加入格莫拉,都要拿着枪支对着靶子射一枪,这才算组织成员了。对于W少年,电影也披露了欧洲部分地区的教育体制与政府无为,一个少年,不送去学校读书,非要跟着格莫拉,这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政府的疏于管辖,影片之中,几乎见不到警察的影子,警察除了追捕几个在逃的贩毒分子,似乎无所作为,他们的无能,正是要影射政府的腐败,连这么散漫的地下黑帮组织消失不了,还谈何民生,简直扯淡之极!

L先生的插入式故事,给了《格莫拉》叙述的转换,作为在时装设计界有点名气的L先生最后也深受黑手党的暴力威慑,影片穿插了中国人片段。前来意大利开时装小工厂的V先生竭力邀请L先生去他工厂给工人授课,一个钟头两千欧元,不错的收入,可是,L先生的老板却派人暗中枪杀了V先生,就在LV先生同坐在一辆轿车之中,L先生差点没死于非命,但是中国人V先生死了,中弹而亡。那么,枪杀V先生的,就是格莫拉组织,这个黑手党无所不在,这么一件小事情也插足而入,事非小可而议。

写实电影《格莫拉》具有深刻的批判性,故事一般,但揭露出来的社会丑态不一般,反思与批判总比纵容重要,不公的社会现实是要深刻的批判,如果不批判与反思,何来的太平盛世?别人口中所言的太平盛世,只是相对,其实远比《格莫拉》严重得多了,只是没人敢说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