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胆小”的易小迪

(2013-12-23 17:24:09)
标签:

阳光100

易小迪

酒店

年来

企业

分类: 媒体报道

    “我是一个非常胆小的人,我承认我过分的谨慎使企业失去了很多扩张良机。”商报记者面前的阳光壹佰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易小迪侃侃而谈。

 

  1214日晚,南坪一家酒店。在商报记者面前,阳光壹佰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易小迪说,“我是一个胆小的人,时刻保持着一颗谨慎的心。”

 

  胆小、谨慎,这两个词似乎在易小迪身上打下了烙印。当万通在上世纪90年代挥斥方遒的时候,“我一直都是跟着他们走”;尔后掌盘阳光100,“也因此错过最佳的扩张时机,幸运的是在地产界尚拥有一席之地”。

   

    谈行业入渝10年仅有两项目

 

  我是一个胆小的人,我承认我过分的谨慎失去了很多机会

 

  万通六君子还有冯仑、潘石屹在地产界拼搏,这两人的企业早已登陆资本市场,阳光100却还在为此努力。同时,易小迪追求稳健,错失了诸多扩张良机。比如,入渝十年至今,却只有两个项目。

 

  易小迪回应说:“我是一个胆小的人,我承认我过分的谨慎失去了很多机会。”

 

  易小迪称,阳关100很早的时候土地储备就达到1000万平方米,很早就走过19个城市,现今有16个城市,只是后来停止了扩张。“当时令我困惑的是,在还没有找到自身的特色时,住宅市场的竞争就已开始同质化。事实上我可以快速的把项目快速卖完,形成高周转。然后继续去拿地,继续借钱。这样,账目是好看了,资产却下降了,是自欺欺人的增长模式。”

 

  “阳光100停止扩张的这几年在尝试转型,并有一定的起色”。易小迪欣慰地向商报记者介绍,首先是战略的变化,已由单纯的住宅商变为综合开发商。公司毛利开始上升,连续5年在售项目每年每平米的价格上涨了1000元;其次是内部管理的转型,四年来主要就是抓内部管理,让每一个细胞都变得健康,每一个流程、细节都变得更加真实。目前酒店、商场、超市等其他业态开始盈利,只有盈利,合作伙伴才会跟着走。

 

  事实上,外界曾批评阳光100的管理,甚至称“北京是易小迪的阳光100,各地子公司却不见得”。易小迪坦陈听过外界的批评,但这些现状都在改变。“我理解十年树人,改变的是高管和中干个人的价值观,而不是具体的去改变某件事情,所以改观比较慢。但我现在非常满意公司的人才队伍,内部群策群力的局面开始展现。阳光100具备了下一步扩张和转型的基础。”

 

  忆过往安排干什么都接受

 

  冯仑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下属,安排他干什么,他都接受,从来不挑剔

 

  从商之前,易小迪追随父亲的脚步,是一名教书匠。

 

  1988年底从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易小迪凭着冯仑从海南发到学校的一纸信函,只身南下。之后,有了“万通六君子”的传奇故事。忆及过往,易小迪非常感谢其余五人,因为把他带上了从商之路。

 

  “我是一个非常胆小的人,是谨慎的人,如果没有几个人的合作,没有冯仑带着我们搞房地产做生意,我可能迈不出这一步。1991年开始合作,那时候社会很乱,商业刚刚起步。你要知道,越乱的时候,人越易分化成两个极端—骗子和老实人。最后生存下来是后者,是诚实和善良的品格让人走得更远。”他说。

 

  和他有相同感慨的还有分手时和冯仑闹得最凶的潘石屹。潘石屹多次跟易小迪说,“从海南走出了很多企业,很多人比我们聪明,很多人比我们有背景,很多人比我们运气好,比我们做得大。如今我们还很健康的在做自己的企业,最主要的是还是诚实和善良的品德,以及善待他人”。

 

  1994年的分家会议在易小迪当时所在的地盘广西进行,当时潘石屹与冯仑当面交锋,刘军咆哮“万通分家要对下面的兄弟有所交代”。易小迪却安安静静地坐下来,默默地处理分家的资产分割和债务问题。易小迪在万通一直扮演的是任劳任怨的实干角色。冯仑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下属,安排他干什么,他都接受,从来不挑剔。

 

  “现在我们经常在一起。并非如外界所言,潘总和冯总老死不相往来。”易小迪总结,能走到今天,大家都是诚实的人,只是对待生活的方式不一样。有些人可能一心扑在事业上,有些人则把人品以及善待员工看得更重要一些。不过,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没有把钱当做命根子。

 

  悟人生没把钱看得太重

 

  没有人能阻挡你成为君子,但你想成为富豪,却有很多人拦你

 

  1215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帮易小迪吆喝在重庆推出的新项目时,调侃说:易能忽悠,坐拥南滨路的豪宅价格怎么会不高;抠门,这么有钱竟然从不坐头等舱。

 

  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的当晚,他入住的却是酒店的普通客房。

 

  这是易小迪对财富的一种态度,“一个80岁的人有100亿,不如一个30岁的人有100万”。易小迪说,1993年时,六个人都是20多岁到30岁,公司的账上就有十来个亿。手上的钱来得比较快的时候,是很容易被冲击的。一些人可能选择到国外,也有人选择奢华的生活。但当时六人在北京保利大厦办公时,开会讨论的是几千万到几亿的项目,却都不在酒店吃1000块钱的午餐,而是走出酒店去一家名为大嘴饭店点一桌,就几十块到百来块钱。如果把钱看得太重,可能早就被淹死了。

 

  易小迪很认同稻盛和夫在《活法》中的理论:“希望下一次出生的时候,我的灵魂要比这一生更高尚一点。”在他看来,幸福就是一场修行,“在人大读研究生时,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思想非常活跃,这对我的人生观塑造有很大的影响,比较理想化,不在乎得与失。”

 

  易小迪很不理解的是,当前的一些浮躁心态,认为谁有钱谁就成功。“当时我们六人创业时,没有说一定要成为富豪,好像觉得富豪是一个负面词。都自觉是理想主义青年,所以在1992年万通的反省总结上能写下《披荆斩棘,共赴未来》。”易小迪说,就像冯仑讲国家不需要了就下海做生意,以另外的方式来报效祖国。这也是六个人能够平和的分手的重要原因,如果都想着分钱,恐怕要打得头破血流。

 

  喜欢佛学的易小迪把工作看作道场。在工作中就是修炼自己,“特别喜欢李嘉诚的一句话,贵为天子,未必是贵,但是,贱如匹夫,不为贱也。没有人能阻挡你成为君子,但你想成为富豪,却有很多人拦你。”

 

  易小迪还以自己领悟的佛经来“点化”他人。潘石屹就是被他“点化”的人之一。多年后,潘石屹回忆说,自己的性格从此变平和了一些,“想起来,在我困难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总是易小迪,他不一定会给我多少物质上的帮助,但他的讲话会给我力量,给我战胜困难的力量。同样,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也是我。”

 

  对话

 

  把重庆作为 转型“试验田”

 

  重庆商报:外界批评,阳光100失去了很多发展机会?

 

  易小迪:我是一个非常胆小的人,我承认我过分的谨慎使企业失去了很多扩张良机。实质上当时我很困惑,因为找不到开发企业的一个真正的竞争特色。如果立即把项目卖完,周转确实很快,但继续去买地,会借更多的钱来补充增长,账目好看了,但资产却下降了。

 

  同时,停止扩张的这几年,企业一直在转型。战略上,由住宅商变为综合开发商;企业内部力争每一个细胞都健康,这5年来,企业毛利都在逐步上升。这使得阳光100具备了下一步扩张和转型的基础。

 

  重庆商报:接下来在重庆有何计划?

 

易小迪:目前,市场上部分购房者开始把目光从传统别墅转向高层高端住宅。阳光100把重庆作为转型的试验田,将在弹子石打造百万方规模的城市综合体。住宅部分有一些高端精品,首先是功能的变化,由居住功能到多元化;其次,除了地段景观之外,力求产品的健康环保。比如,提升科技含量,四季恒温。当然,这是市场的细分,价格还是一个门槛。

 

来源:商报记者

记者:李华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