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大众消费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两个方面看2005宏观调控
05年是调控年,我有两个不同的想法,第一个我的观念,调控在不同的区域里面,得到了完全不同的效果。比如说在一些房价比较高的地方,尤其我个人认为,长三角的泡沫已经多了,比如上海,我去了很多次了,已经不愿意在那里做投资,这次调控的反映是很厉害的。恰恰在沈阳、天津这些城市,调控之后基本上没有影响,或者说这个市场反映还是一个逆势上涨,天津是最明显的例子,沈阳也是。我觉得最大的好处市场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打个形象的比喻,有感冒的人吃了这个药很有作用,没有感冒的人吃了没什么作用。赵博士是搞全国经济的,我们全国都是搞一刀切的,以往基本上中央说房地产降,全国都在降,今年这次是在不同的区域出现不同的反映,这个反映应该说是健康的。
第二个,这个调控我觉得不成功的地方在业内的反映,褒贬不一,反对的声音多一些,因为调控的手段还是相当多的非市场的手段。比如说要砍掉高端房,一刀切,所有超过4千的房子,就定为高端房,其实在很多城市这个定义就很不合理。这样就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带来很多这样反对的声音,我觉得可能对房地产行业的认识还不够,这个行业更多不是国营企业,主导是民营企业在这里面活跃,所以还有对调控政策的评价不是很高。
激烈的竞争使房地产进入大众用房的黄金时代
从2006年来看,形成了调控之后,所有的房地产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我觉得有两个声音不断,犹豫也好,对比也好,一个是房地产进入了高竞争的时代,很多人从这个行业撤出,比如说他要进入新的行业,这个声音在房地产已经过去了,还有一个认为房地产的时代正好到来,到来的原因就是大量的大众需求,过去是高端需求,我们比较倾向于后一种观念,像汽车在之前,好象是暴利时代,都是富人在买,20万、30万的车非常好卖,利润非常高,这之后进入了家庭用车,很多人觉得这个不好做,其实这才真正发展起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因为量急剧的扩大,进入了家庭用车。今天用房进入了大众用房的时代,随着市场的发展,北京更多的青年阶层,白领阶层,我们二线城市让更多老百姓买的起房,如果看到这一点,我们觉得是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阳光100走的是大众消费的那样一个路线,比如说我们中档的一个市场,我们一直追求用最便宜的材料把最好的建筑营造出来,这个市场是非常宽阔的市场,这是第一个我们对2006年不同的看法。竞争激烈是必然的,竞争激烈不一定是坏事情。
地方政府的重点应放在土地一级市场的市场化
第三个,我觉得到了2006年,我比较关注的影响房地产的不仅仅是金融,还是土地,土地政策的改革,很大的影响2006年以后房地产的走势,如果土地市场,政府在高度垄断的时候,有一些城市走入误区,把土地作为了主要的经营手段,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推高地价和房价,地价和房价是连动的,地价一高,房地产价格肯定会增高,过度的高肯定会杀伤它的竞争力。我们不希望地价和房价在一个地方过快的增长。政府有一个方面,实际上很多地方政府用土地作为主要的财政收入的时候,用我的话,官与民争利,主要的表现手段就是把土地地价不断的提高,但是这样来说,这样会影响土地的市场。土地的一级市场走向市场化,或者说引进市场机制的话,也会延续,或者是更多的规范这个市场,这是我的观点。
中国房地产行业,依靠高度的民营化、市场化,整体竞争能力很强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到底是不是刚才说的因为靠着资源的垄断而出现竞争力落后?我们的能力是在土地或者是房地产的营造过程,用最低的成本造最好的房子,我首先第一个判断,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市场化已经十几年了,再加上高度的民营化,并不是国营企业垄断的。生存的能力是很强的,整体竞争能力是很强的。
刚才讲的标准,我们虽然没有进入工业化生产,是因为今天中国房地产工业化生产的成本过高,我们的工业化还不如农民工在现场的成本低,实际上是成本的选择,现在中国的老百姓住上了全世界性价比最好的房子,我们在二线城市,只卖两千多块钱,在重庆基本上两千块钱出头就卖给了客户。刚才说营造的成本已经压到最低了,在服务过程中创造的价值,我觉得其实也是不低的,包括我们提供的物业的配套和相关的服务,这一块我觉得行业今天的竞争迫使我们这些靠规模,靠自己的管理水平,靠这些来获得利润,举个例子说,今天的管理费只占到2%,我们的设计费只占到千分之五、六,在国外不是这样的,设计费占5%,管理费占20%,我觉得是中国房地产整体比较高的原因,房地产的宏观调控的政策,没有在行业上起到富强的效果,竞争来竞争去,主要靠行政手段,或者靠抬高门槛,不是看谁把房子做的最好,谁把市场做的最好的企业得到发展,而是谁最有实力,能拿到最多的土地,和更多的资金。
如果把预售去掉,我们获得贷款的能力和获得其他资金的能力是不如国营单位的,再把预售去掉,民营企业会死掉大部分,那样完全是资本商在竞争,最后伤害老百姓,最终垄断这个市场,并伤害这个市场。
城市化将低效的土地置换出来,城市用地从来不是非常紧张的
第二个很大的问题,土地,一个重要的误区就是有限还是无限。土地大家认为都是有限少的,不是这样的,土地从盖房子来说是无限的,房子并不占用太多的农田,这种城市化过程中,把大量的农村的低效的土地置换出来了。我去过有些城市,类似沈阳这些城市,还有一些城市,如果把城市规划做的好,土地供应可以说是非常充足的,长沙为什么房地产市场这么健康,就是因为土地市场化,交给土地经销商来做,大量的土地在经销商手上。土地供应不是想象的那样非常有限的,因为城市的热点不断在转移,新城的建设和卫星城的建设可以不断的扩大,恰恰政府要做好土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土地的供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短期是无限的,在于你怎么想,要做量,还是做暴利?如果你局限小城市,不开发新城市,肯定是有限的。城市用地从来不是说它是非常紧张的。
市场将很快走向中产阶级需求,城市往大众化方向发展
第三个方面,市场的走向,我就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将很快的走向中产阶级的需求,这是我看好最快的趋势。今天很大的需求分配的特点,用我们的话来说年轻化,新兴行业的人,年轻的人,或者说在新产业,新城市里面,他们获得更多的收益,其实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白领阶层,这个我们看到很大的趋势。个体户的收入已经不如以前,我们一直跟踪城市在新兴阶层,中产阶层的成长速度,成长速度没有起来,我们不会到这个城市买地,我们第一个来源绝对不能来源于土地,如果是来源于土地,成了投机商了,第一个来源在引导市场,引导消费,我们到了十几个城市,我们发现很多城市,中产阶级形成的速度,新兴城市成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看好城市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新的一年,相信更多的老百性能买得起性价比更好的房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