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高三物理研讨会发言稿
(2013-04-11 09:24:44)时时珍惜,认真做好每一天;步步为营,争得高考每一分
随着高考的临近,师生已经进入了全面冲刺状态。跟其他兄弟学校一样,我校也同样严格按照既定的复习计划逐步完成一系列的规定动作如:基础熟练化、知识模块化、课堂专题化、方法网络化、训练程序化和考试仿真化。就目前连续三次全市大型调研考试来看,我校的物理学科过B率一直在近100%的高位上运行,处于全大市前列。如何在高三的最后两个月时间内,能保持这种高位态势,确保高考完胜,我们结合近几年的复习经验与当前高三的教情与学情,通过大量的教研探讨、学生的问卷座谈,制定了高三最后的复习计划、措施和策略,现向各位交流汇报,旨在抛砖引玉、共同提高。我们的做法是:
一、
诚然,往往越临近高考,复习计划往往被不可预见的因素打乱而乱了阵脚,这是高考最后冲刺的大忌!我们特别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这样的高位目标的引领下,我们首先在全年级总体计划的大框架下,将最后的两个月的二轮复习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将我们的规定动作精确地分解到每一天,精细地定位于每一天的时间段,精准地聚焦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例题、每一次作业、每一份试卷。例如,我们将最后的复习内容整合成十七个专题,每一个专题规定几课时,每课时的复习导学案由何人编写,主要典型例题的选择与讲解、作业的布置与完成时间、何时停课回头看,回头看什么、怎样回头看,都做出明确的指导与规定;再如,每周三的8:05—9:45规定为仿真考试时间,考试结束后随即将详细评分标准发放给每位同学由他们自行批阅与校正,达到良好自纠效果,同时老师立即组织流水阅卷,确保当天将批阅后的试卷发放给学生并利用晚自习物理分时时间进行扼要地点评与分析。只有严格地按部就班地执行,才能做到脑中有数,心中有底,才能做了稳打稳扎,步步为营。
二、
在当今高考模式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一旦进入高考复习阶段,几乎所有学校都要在三门与两门选修上精心做好“加减法”。显然,两门选修学科一定是在做减法。面临物理课学科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如何能达成既定的目标,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我们的心理期待,这就倒逼着我们物理教师必要进行深刻冷静地思考。
我们认为,物理课时减少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首先,我们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每一次属于我们的宝贵时间,更加弥足珍贵。如何做到“减时增效”,唯一的选择就是进行更深层次的教研与探索,我们目前已经组成了教学共同体,构建了高考信息源,组建了最新试题库。旨在共同研究学情、教情与考情,研究高考命题立意与命题趋势,研究我们的复习思维如何与高考命题者的思维同步,研究与理解“舍”与“得”这一辩证关系的深刻内涵等等。一个现在的问题就是,在复习导学稿的编写上下足功夫,要求老师要海量做题,从每一道题目中得到启发,从每一份试卷里汲取智慧,从每一场考试后积累经验。在作业选题上能坚持“有此即可,非此不可”的原则,在课堂讲解中能进行“形同质异,形异则同”的归纳,试卷命题时能突出“双基并举,注重能力”为立意,在课堂教学上能以“问题引入,变式训练”为模式。以上就是我们认为进入二轮复习时所应该达到的一种质态与境界。
三、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个性化辅导的学生,不是某老师的某一个班,而是整个年级进行整合起来的,建立年级物理学科“110”办公室,成为物理学习答疑的核心地带。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方法指导和心理疏导。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与学生形成师生共同体,朝夕相处、随时交流,只要遇到问题,立即研究辅导方案,当时落实、当时解决,绝不留遗憾,使复习效率最大化。
四、
高考是一场较量智慧的战役,我们永远坚信“两强相争勇者胜;两勇相争智者胜”的道理。如何“知此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认真研究了如何在10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做到万无一失,“颗粒归仓”,从容不迫地拿到该拿的分数。
我们的做法是,将考前指导不是放在高考前,而是放在每一次作业前、每一次模考前。预设“作业如模考,模考如高考,高考如作业”的心理准备,提出:“基本题势在心得,中档每分必争,深难题量力而行”的应试三要求。
更重要是,我们做了有心人,从起始年级的第一次作业与考试就开始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读题与审题习惯,明确提出读题与审题要求:读题时要求用笔“圈”出题中切中要害的关键“字、词、句、图”,这些关键的“字、词、句、图”就好比一个题目的“题眼”或“穴位”,只有抓住这“题眼”与“穴位”,就是解决了一半问题;接着便是审题,在审题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题目的明确或隐含条件建立起熟悉的物理模型,这样两者结合便水到渠成,做起来则行云流水。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我们又预设了每一次模考前试进行倒计时的“温习准备、 “心理准备””与“答题策略准备”:
开考前三小时准备:主要看必修内容的主干知识与平时积累的错题,
开考前两小时准备:主要看实验(包括读数、数据处理、器材选择、电路连接以及实验创新设计等等,掌握其内在规律);
开考前一小时准备:主要看选修部分,在注重主干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各个细节,特别是概念性问题及简单的基本运算。如物理学史料与原子、原子结构的问题,机械波、光的全反射、动量守恒与核能计算等等。这些基本送分题,必须追求完美无缺,万无一失。
开考前半小时准备:进入考场,进行考前相关学习工具的准备,准备完毕后,闭目静心,调适心境,做心理暗示。
开考前五分钟准备:拿到试卷,在完成考试必要的填写后,立即通览全卷,做到深浅自知,达到心里有底。
开考时,为了“抢分”,特别是对于那些“B”临界生,要求他们打破常规,进行明确的指导解题时序,首先从最容易题(如选修部分、实验部分)开始答题,对于出现选择题中的难题要学会“舍弃”而越过此题,多选题中肯定有一选项最明显,可以当着单选题做,这样毕竟还能争得一半分数。对于计算题解答,我们要求他们不是纵向答题,而是横向解答,因为三道计算题的第一或第二问都是基本送分题,有必须集中精力拿下三分之二的分值。对于那些即使不会的问题,也可尽量动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与基本规律,也同样分步得分。
离结束还有十五分钟时,进行复查,主要复查基本题以防一时疏忽,审视一下计算题,回头望一望,看看答案像不像。因为物理问题的结果往往具备一定的物理意义。
五、
高考更是一种较量心理的战役,我们永远坚信“一个人的心态是这个人的真正主人”这句人生哲理。因此,增强学生高考自信,是我们高三工作的最重要的内容。由于高三学生更多的人喜欢NBA与CBA的球星,我们就适时地向他们介绍篮球赛中有一个“米勒时刻”,那是美国NBA篮球运运动员米勒在比赛中的最后8.8秒出其制胜投中了9分,从而使自己的球队绝处逢生,被誉为佳话。这个产生奇迹的几秒时刻即称为“米勒时刻”。
我们一直告诉我们的学生,每一次较量或比赛时都会有产生奇迹的“米勒时刻”,在高考中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定期地为同学们开展励志教育、开设心理讲座,在每一班门前张贴标语,在每一节课前高呼口号,让他们知道,自信就是高考成功的一半。
在心理上树立自信的同时,我们更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开发,如在学生细心答题上做精心指导,让他们知道一系列的道理与哲理:如:告诉他们:“再高妙招不如减少失误;高手对决,取胜在对方的漏洞”的应试哲理,告诉他们“如果知道题目本意考什么,说明你是明白人;如果知道题目实际上怎么回事,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如果知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变化,说明你是有解题高手”解题经验,告诉他们明白与树立“题目总有千千万,方法只是一二三,基本规律总是万变不离其宗,要以不变应万变,才能赢得高考完胜”的复习自信、解题自信与高考自信。
以上仅是我们不成熟的高考二轮复习思考与对策,不足之处,敬请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