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穆子
穆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61
  • 关注人气:13,7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窝里斗”诗有感

(2008-06-19 20:48:02)
标签:

杂谈

 

读“窝里斗”诗有感

    最近随手读一本陈旧的《随笔》杂志,上面有一位叫杨宪宜的先生曾在八十年代发表了一首诗:“周郎霸业已成灰,沈老萧翁去不回。好汉最长窝里斗,老夫怕吃眼前亏。十年风雨摧乔木,一统江山剩党魁。告别文联少开会,闲来无事且干杯。”面对国人热衷于窝里斗,杨先生有感于此,看破红尘,淡漠名利,于世无求,对各种非议一笑了之,甚至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自斟自饮,其乐陶陶,赛过神仙,写下了这首亦嘲亦哀的七律。颇令人深思!

   王学泰先生也有一篇名为《毫无幽默的对抗者》的相关文章,文中说:“有时我想,是谁发明了‘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句话呢?它的背景大约就是中国人只打中国人的缘故,否则,为什么不曾听说‘日本人不打日本人’,‘英国人不打英国人’,‘德国人不打德国人’,‘犹太人不打犹太人’这类的话呢?因为人家根本就没有这个问题。”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就是呼吁中国人莫搞窝里斗。梁启超先生说二十四部史就是人与人的“相斫史”也就是“窝里斗”史,所以不要误会的是,国人热衷于“窝里斗”绝非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特别是“文革”时期的产物,其实是一种国人绵延数千年的处世习惯与生存哲学。虽然,世界没有战争的时间只有二十几天,而国人没有“窝里斗”的时间那只是寥寥。人们虽然不忍心看到那种“流血千里,伏尸百万”残酷战争,而对“气死活人不偿命”的“窝里斗”却无动于衷。

  “斗”这汉字笔画很简单,但仅这一字的内涵也太复杂了!什么是“窝里”、“窝外”也非常难介定,斗争的形式也很多元:有指鹿为马的,有妖言惑众的,有搬弄是非的,有绵中藏针的不一而足,但斗争目的则是唯一的:所争都归“名”,所斗都归于“利”。

  《荀子·非相篇》所云:“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再左右环顾我们身边的匆匆过客,他们哪一个不是有气、有知又有义的智者?这不仅让我想起一首歌,其歌词大意是:“多少脸孔茫然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却在命运中交错······这,不禁让我千万次地问:人世间“名利”究竟为何物?难道真的只叫人生死相许吗?

  其实,看到这两个字就很刺眼,写到这里也很累。更不谈为这两个字进行争斗与追逐了,料想,如果为名利而追得全身发软,两腿发硬之时,也正是生命步入尽头、嘎然而止之时。

  美国一科学家,曾经饶有兴趣地研究两群蚂蚁,一群是相安无事友好共处的蚂蚁,一群是喜好争斗针锋相对的蚂蚁。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好斗的那群蚂蚁因“窝里斗”而过早地内耗掉生命。

 其实,搞“窝里斗”的人,谁都相长久地活着,只是当局者迷,显然,要延长卿卿性命,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窝里斗”的频度与力度,要减少“窝里斗”的频度与力度的最好方法就是努力改变做人的心态。如果哲人说“一个健全心态的人,相当于拥有一百种智慧。”显得深邃,那么“人在太空,名利同时随着身体失重。”这句由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遨游太空归来时的内心感受,应该是很实在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