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我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2006-02-26 09:45:15)

解读我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江苏省阜宁中学  陈穆

 

(该文发表于《中国教师报》)

 

一所学校的“三风”(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显性表现为学校宏观上教与学的风气,而深层的意义则体现一所学校办学的内涵与品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办学理念也相应地不断更新,学校的“三风”也更富有时代性与前瞻性。我校是一所具有八十年悠久历史省级重点中学,八十年的文化传承与积淀,自然地赋予了这所名校的丰厚内涵。我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也与时俱进,经过几辈人的共同努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目前富有特色的校风、教风与学风已基本形成。本文解读的“三风”的内涵也正是对我校先进的办学思想及前位的办学理念的一个具体的诠释。

一、校风:崇德、和谐、求真、创新

崇德:就是尊崇道德,崇尚美德。古人云:“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都是阐明做人首先必须“崇德”的深刻道理。

许多国家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成功,不仅取决于青少年一代的文化知识,更重要地还取决于他们的道德准则。

原上海市市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2001年“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道德教育论坛”中更明确指出:“教育概念首先应是道德概念”。

诚然,没有高尚的品德,就没有高尚的追求,当然更不会有人生的辉煌与成就。我国目前提倡的是“以德治国”,那么“以德治校”理应是我们当今育德者在思想意识上的理智定位。只有“德润人心”方能将学校营造成一个“养德治性,好学求志,文化天下”的精神家园。

和谐:和谐校园的内涵就是:这里不仅有小桥流水,树庭院落的自然风光和“诗情画意、润物无声”的人文环境,更重要的是,这里应没有歧视、没有体罚、没有人际间的勾心斗角、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师生间体现理解与平等,在氛围中体现自由与民主,在思想上体现进步与创新,在行为上体现文明与儒雅,在心理上体现健康与愉悦,在竞争中体现智慧与协作,在评价上体现公正与科学……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效益才能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我们学生素质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

求真:真,真性、真知、真谛、真理等等。有道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诗云:把爱赋予一间房子,那就是家庭,把真理赋予一堆红砖,那就成了学校。

创新,创新,就是打破传统,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关于创新的原理,日本创造学家商桥浩如是说:创新,最终是信息的截断和再组合,把集中起来的信息分散开,以新的观点,再将其组合起来,就会产生新的事物或方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是时代活力之源,当今的一个全新的生存理念是:“适者求生存,创新求发展”。

二、教风:严谨、博学、善导、爱生

严谨:是对教师治学和治教态度的要求。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一个人若得到一份工作,85%取决于他的态度,而只有15%取决他的智力与业务知识。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态度决定这个人的人生“高度”。

因此,“严谨”的内涵之一:就是要求我们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身正”,还要能“师表”。在课堂教学中,气氛要求活泼的同时,治学更要严谨,一个最优秀的教师就是最会利用语言的教师。因此,一个好的教师是很注意自己课堂语言规范度与思维严密度的。博学:就是思想与学识广博闳深。

古人云:“寸土不能植树,盆水不能载舟”,因此,我们要改变“学生需要‘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的陈旧观念,而要提出,学生需要“一碗水”,教师应是一口“不竭知识源泉”。这就是我们当今提出的实施终身学习的新理念。终身学习(Life  Long  Learning)简称3L,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教师当然不能例外。要想学生学好,教师必须好学。老师们在平时必须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博学多识,引进“清源活水”,从而不断丰厚自己的学养,不断增强自己的教力。“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求点石成金之效。从而达到了“宽其堤以纳众流,陶其沙以至深闳”最高的“博学”境界。

善导:即善于开导、引导。

内涵之一:在教育中提倡善于开导。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中学校园成长期,正是他们的心理“断乳期”,生理心理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升学任务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微妙等等,很可能使他们一度低迷无措,空茫无依,从而导致人生的奋斗目标不清,人生的价值取向不明。甚至有人断言:青少年时期由好变坏往往只是一刹那间的事,而且变坏的速度比变好的速度快一千倍甚至一万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警觉。

内涵之二:在教学中提倡善于引导。

由于学生“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校给学生的知识只能是最基础的部分,但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善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相机点拨,授以方法,善于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最大化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教师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如果把一个简单的道理极深奥地阐述一遍,将会令人们敬佩;如果把一个复杂的道理极简单地挑明,则会引起人们的惊奇。

如果运用经济管理中的“四恰当原则”来诠释“善导”的话,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在最恰当的时候、最恰当的地点,找最恰当的人做最恰当的事。

爱生:爱,关心、理解、宽容、包涵、耐心、韧性、谅解等都是爱的代名词。爱是教育的前提,爱生是师德的核心,实施我们的教育,首先要关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一位教育家说:没有爱的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一位哲人说:只有爱才能相互看得见和听得见!这里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三、学风:善学、明理、笃志、奋进

善学:即善于学习,勤于攻读。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今人说,做人就是读人生,读书就是优化人生。

要达到善学,还需要完成这几方面的“转变”: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盲目随意”向“自学调节”转变,从单纯“吸收储蓄”向“加工整理”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明理:即明白道理,把握真理,明察事理。

明白道理,把握真理,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不能仅满足知其然,而要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感悟,去领悟事物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规律,弄清其中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曲径通幽,真正把握知识的真谛和真理的内涵。

明察事理,要让学生明白:人生在世,活着要谋生,要做事,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社会,都来不得半点虚妄。要珍惜时光,无论是春花秋月,赏心乐事,亦或是酷暑严冬,黾勉苦辛,都要过得充实,有意义,不仅有益于自己,更要有益于他人。要提倡明代学者吕坤做人的标准:“做第一等人,干第一等事,说第一等话,抱第一等识”。

笃志:笃者,定也,忠实、纯一也。笃志,就是矢志不渝,持之以恒。古人云:“为学之道,始于立志,凡学之不勤,其心志之尚未笃也”。

因此,“笃志”的内涵就是,提倡同学们要“志当存高远”,立志成才。让他们明白“有志者事竟成”的人生道理。心在哪里,哪里就有宝藏,志在哪里,哪里就有时间。从而最终使我们的教育达到原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种境界,即:当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与志向的追求!

奋进: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教育。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更要有奋斗、拼搏的精神。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得好:“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便要奋斗,所以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