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豪鼓:写在沈木珠张仲春夫妇天津一审败诉之际

(2012-02-05 21:54:52)
标签:

杂谈

史豪鼓:年终岁尾再说官司——写在沈木珠张仲春夫妇天津一审败诉之际[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系列评论(之十二)]
时间:2012年1月18日 作者:史豪鼓 来源:学术批评网
关键词:


2011年的第一场雪,说不上来得更早还是更晚一些。只记得那一天,我正为天色阴翳而怅惘,朋友发来链接让我赶紧去看沈木珠、张仲春天津全面败诉的消息。 

我随后登陆学术批评网,从头至尾将天津庭审经过和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看完,然后推开窗子,发现竟然满世界的银装素裹,还有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 

五年闹剧,沈木珠张仲春夫妇从长江以南折腾到黄河以北,从一个诉讼发展到N个诉讼,其精力之充沛、繁殖力之惊人,令人嗔目。 

平心而论,沈木珠夫妇的重复发表、自我克隆,在当今的学术腐败中,并不算什么大案要案;参与学术批评的诸人,也没有谁想揪住他们不放。大家讲一讲,评一评,说出道理来,希望他们有则改之,也就作罢了。真正闹得沸沸扬扬的是他们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歪曲事实,撒泼耍赖,强词夺理,威胁恫吓。最可耻的是,用极其拙劣的手段伪造批评者们的所谓“倒戈”声明,“三无”嘴脸暴露净尽。 

那天和朋友聊起这场旷日持久的荒唐官司,我说:那夫妻俩没脑子,自己把本来不大的事情闹大,自己把自己送到全国人民面前出洋相,把老脸丢尽。朋友却不同意我的看法,说:他们不是太傻,而是聪明过了头,是在历次的胡搅蛮缠中都得了手,依着惯性无赖再无赖。只是没想到这次碰到了硬钉子,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折老公。朋友的最后一句话,很切中要害:滋生这一对怪胎的土壤,才最可怕。 

听闻沈、张夫妇还要已经提起上诉,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讼棍是他们的本性,滋生这一对怪胎的土壤也还在。 

顺便说一句,五年官司下来,虽然我仅是作壁上观,但仍然增进了不少学问:我恶补了法学,还恶补了数学,因为我实在不明白沈、张二人怎样在状纸上互换一下名字就能冒出一个新的诉讼:难道是传说中的几何级数? 

(感谢史豪鼓先生惠寄)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12年1月1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