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师友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读来新夏教授《邃谷师友
(2009-05-03 01:03:42)
标签:
杂谈 |
杨玉圣:有师友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读来新夏教授《邃谷师友》有感
时间:2009年4月27日 作者:杨玉圣(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来源:学术批评网
收到著名历史学家、方志学家、图书馆学家、南开大学来新夏教授的《邃谷师友》,已经一年多了。就像来老送过我多种著作一样,这本书也是老爷子出版后第一时间挂号寄来的。书的扉页上有来老秀丽的硬笔书法:“玉圣吾友
说实话,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来老的书的评论,但由于对来教授的专业一窍不通,故不管越界发言。但是,关于这本书,不得不写几句,因为就像这篇小文的标题所标示的:有师友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
在这部来教授最新出版的集子中,作者以深厚的感情、飞扬的文采,刻画了老人心目中的老师、同辈和晚辈的道德文章与学问人生,栩栩如生,发人深省。来老所写的师辈中,有20世纪中国最受人敬重的史界泰斗陈垣老校长、著名书画家及文字学家启功教授、史学老前辈范文澜教授和郑天挺教授、柴德庚教授、吴廷璆教授、余嘉锡教授、上海图书馆老馆长顾廷龙先生。这些大家都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熠熠生辉的泰山北斗。令人羡慕的是,这些老人或是来老的授业老师,或是来老的忘年交。来教授之所以纵横三学(史学、方志学和图书馆学)、孤独求败,当是是与这些老人的教导、提携和关照密不可分的。
在比来老更年轻的学人中,本书写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主编刘梦溪研究员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平原先生、南京大学徐雁教授、《光明日报》名记韩小蕙女士等中年学界栋梁,平易近人。让我备感自豪、同时也惭愧万分的是,哪怕是我这个无德、无能、无才的小萝卜头,也有幸成为来先生笔下的小人物。在《邃谷师友》中,有来教授的一篇《挽留杨玉圣》,内云:
就是因了整整大我四十岁的来教授的“挽留”,我没有把学术批评网交给朋友打理,而是坚持自己主持,因为我不能辜负了这位比我的父亲年龄还大的德高望重的这位前辈的嘱托,尽管为此招惹了不少莫名其妙的官司(其中最恶心的是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前院长沈木珠教授及其丈夫张仲春教授在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的六起恶意诉讼)。但是,我无怨无悔,因为在我这个边缘小人物的背后,有包括来新夏老教授在内的一批学界前辈和挚友的关心、支持和爱护,我没有理由懈怠,更没有理由退却。
说实在的,《邃谷师友》是一部印制精美、难得的好书,但也不是没有瑕疵。比如,在上述写笔者的文章所附的一张照片中,来先生误把原是我的朋友但后来形同陌路的某人与来先生在寒舍的合影当作我与来老的合影。这大概也算是这三位以史学为本行的人之间的一个小小的历史的误会吧。
请允许我再重复一编:有师友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来先生之所以得享高寿、安度晚年而且“衰年变法”、退而不休、笔耕不缀,原因固多,但在我看来,或许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来先生拥有如此之多、志同道合的师友。
2009年4月27日
于京北昌平寒舍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