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谢绝收藏和转载!谢绝收藏和转载!谢绝收藏和转载!
LG像是感冒了,晚饭后斜躺在沙发上,说是“看电视”,不知不觉就打起呼噜来;我赶紧悄悄关了电视,一个人躲进了书房,回叙生活随记,由他继续做美梦吧。
整理到那一天的随记,不像其他回叙博文一样记不清缘由何起了;这一天的记忆却清晰如眼前刚发生一样,细节、表情,以及事后某人“口吐莲花”的恶毒...,都深刻而清晰地再现在脑海中。
2025年5月22日,悲哀、可怜、可笑。
今天的微信随记,是有感而发,缘起于下午坐班时,两位女同事的八卦,B说到了儿子的象棋赛结果不公平,怀疑并很确定地“指责”幕后黑手,由此引申出很多“权”与“利”等等的话题;A便适时“卖出”了她老公单位某上级“被踩缝纫机”的事儿,并指桑骂槐了这一类人,“所有”这个层次的人,“没一个好东西!”“都该枪
毙”...等等,并愤怒得唾沫星子满天飞,对“进去了”的事实似乎非常解气,其当时的表情和语气,带有明显的落井下石、幸灾乐祸的心态和神情,甚至有些失态。
我不敢苟同她“一竿子打死”的极端观点,却一言不发,因为我似乎正是她们在“攻击”“愤怒”的圈子里,便像以往对办公室八卦一样,假装没听见,但内心却有了感悟: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理解、观点和反应,天壤之别;出身、教育、经历,生活方式、工作状态,结交的群体、交流的话题……,既来自先天的遗传,也有后天的塑造,形成了不一样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价值取向和情感认同。
起点不同,只说明站在了不一样的基础之上;见识迥异,也只证明了视野、格局和层级的差别;误读、错解、谣传、偏见,仿佛也合情合理。
但固执地用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的浅陋,化地为牢,并内化为对他圈的仇恨,时刻被愤怒左右,却实在是悲哀、可怜又好笑。
像这种有感而发的文字,我只是说说自己的“感慨”而已,就像时下流行的随感类书籍,记录或表达自己的生活、内心和所想所感,并无“谴责”谁或贬低某些人的意思。
不曾想,声称“不发圈”、“不看圈”的,B竟“对号入座”了,而且怒发冲冠,借用了我的“悲哀、可怜、可笑”做标题,借用了那英的“图文”口吐莲花,文字里似乎透着一把刀、又像怒目圆瞪要“吃”人。
我心情忽然极不爽,无意间惹了“垃圾”,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反复梳理、反复劝慰自己,终于能让自己“坦然处之”,“不一般见识”、“不在乎”、“看不懂”...
才是最有力最优雅的态度和反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