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谢绝收藏和转载!谢绝收藏和转载!谢绝收藏和转载!
LG又去魔都公出了,我午后回到家里,斜靠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狂喝热水,试图把已明显的“感冒症状”消灭掉。
此刻,窗外已显出“夜”的黑,我的“感冒”也像好了,才坐下来,码字回叙,开始“玩”文字,消磨一个人的自由时光。
2024年10月30日,认识“蜂鸟蛾鹰”。
一天课后,心理上略有放松,LG提出“去新院看看”,我便开心地应允了,因为我也惦记着那一株在深秋绽放的月季花,想去看看她在开了近10天后的样子,看她经历了时间的风雨后是否依然“花姿绰约”。
初夏,新院里新栽了几株树状月季,品种不同,花色、花貌、花姿、花瓣、花期...都差异极大,各有各的风采。
我最喜欢的,当属水池边一隅那一株紫红色的月季花,一茬又一茬地开,我一茬又一茬地“剪”凋零的花儿和略带枯萎的枝条、叶子,这株月季“树”竟一次次更往“高处”生长,伸长了枝条,也在越高的枝端顶着越发艳丽的花儿,每一次的花瓣都丰硕、厚重、饱满,一层叠一层,肥厚得令人艳羡,甚至让我忽视了其他株的月季花。每次要剪掉已明显失了水分、蔫蔫的花瓣时,甚至都会不舍、心疼。
东墙边的爬墙月季早已谢了花,只缀着绿色的叶子,也逐渐枯黄稀疏,即将凋零了;其他几株同样的树状月季,同样的浇水、施肥、修剪,每隔一段时间也会象征性地“再”开一茬,但每一次“重开”却都会削减了数量、质量,不仅花朵少了,花瓣也越发瘦弱,已表现出了“休息”的信号,准备“冬眠”了。
窃以为又绽放半月有余的这株月季也该“歇歇”了,至少那密密麻麻顶着的花瓣、花苞也应被“季节”催着蔫一些、甚至要凋零了吧?不曾想,她却依然傲然挺立于深秋的风中,随风摇曳,舞姿婀娜,花香迷人,用“苹果”相机的“实况”模式拍出来,更是美极啦。
注意力在“菜”上的LG,也被这株月季的姿态和惊人的花期、花容打动了,惊呼着“品种真好”,凑近了想细数一下几层花瓣,却不经意间又惊呼一声:“这是蜂鸟吧?”
我也被吸引,原来我想当然以为在花瓣间飞舞着的飞虫、小蜜蜂,竟是模样极像“蜂鸟”的一种飞虫,但在英雄山赤霞广场见过“蜂鸟”的我,非常肯定“不是蜂鸟”,却也叫不上这奇特的“飞虫”的名字,好奇心让我“拍照”问了度娘,得到了“蜂鸟蛾鹰”的答案。
“蜂鸟蛾鹰”,别称蜂鸟天鹅,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区域,在亚洲、南欧和北非也有分布,但资料称,但在中国北方很少见,我查了“有迹可循”的地区,竟然没有“济南”,我难道再泉城拍到了“迁徙”的蜂鸟鹰蛾吗?
蜂鸟鹰蛾能发出清晰可闻的嗡嗡声,夜伏昼出,飞翔速度快,每小时能飞53千米;有结茧习性,成虫越冬;和蜂不同的是,采花不携粉,采蜜不酿蜜,能原地悬空取食;和鸟不同的是,其盘旋飞翔时既能前进也能后退。
蜂鸟鹰蛾被称为是昆虫界的“四不像”。因为,蜂鸟鹰蛾首先像蝶,长长的喙管,尖端膨大的触角。翅面暗灰褐色,前翅有黑色纵纹,后翅橙黄色;它是“蛾类”,为“蝶类”的同族“近亲”。和蝶不同的是,它腹部粗壮,除了比蜂鸟多出一对触须和翅膀上无羽毛外,无论体重、外形,还是生活习性、飞行速度,都和蜂鸟极其相似,故此被昆虫学家命名为“蜂鸟鹰蛾”。
感谢这株生命力格外顽强、花姿花貌超级迷人的月季花,不见惊艳了新院的风景,愉悦了我的心情,还让我学到了“昆虫界”的常识。
花儿,迎来了新客人;据说是“蜂鸟鹰蛾”。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6
P17

P18
我拍的“蜂鸟鹰蛾”
P1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