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谢绝收藏和转载! 谢绝收藏和转载! 谢绝收藏和转载!
周日可闲,阳光明媚,和LG一起到西客站去,专访号称“济南圆明园”的“神秘”的腊山河公园;睡到自然醒,笃定“放松”的节奏,自驾到时已近11点,沿河两岸从北头踱到南端,慢悠悠地逛,用时几乎3小时;共享单车返回开车,午饭,回家,结束一天的“泉城游”,LG累了去休息,车上睡一路的我,精神起来,打开博园,码字回叙度闲时。
2024年10月3日,慢跑D51。
“国庆小长假”的主题,女儿早就给了明确的定义“休息”和“陪伴”;LG拍手叫好,我举双手赞成。
“休假”中的第三天,女儿约了初中2次一起“米
国游学”朋友午餐见面叙一叙,并嘱咐我们也可“自由半天”,一再强调不要因为她回家而打扰了我们的“节奏”。
于是,我和LG尽量假装“自由”,但凡女儿有事或外出时,我们便也把两人的时间“填满”,好让女儿感觉到我俩的生活很丰富多彩,能让她不牵挂。
清晨,我照例去软件园坚持慢跑,却发现了奇怪的现象,往常一队接一队的跑团,热热闹闹地络绎不绝,今天竟稀稀疏疏地,几乎不见身着“半职业装”的炮友。假期中,难道跑团集体“出走”了吗?跑道上,比瑟瑟秋凉还冷清;我一个人,在晨风中自由,不必刻意“躲开”别人的节奏,不必刻意数着节拍,随意地跟着跑步神曲,完全随性地被音乐熏陶和渲染,倒更舒服更惬意了。
近40年的同窗LXX打来电话,邀约“一起午餐”,建议“午后打牌乐呵”;我和LG恰好午闲,便驱车前往,第一次倒“媒体中心广场”去,路不熟、店不熟,找了半天,才在二楼不显眼的位置寻到了当街门头醒目“标识”的海鲜店。
多年同窗加老乡的交情,已超出亲情的范畴,遗忘每年走回找机会聚几次,闲聊打牌放松,孩子们也基本都参加。但随着岁月流逝,我们都已摸到了“六十”的门槛儿,每人骨子里的个性不再接受外在的束缚,被自由地释放,脾气性格都越来越不掩藏,愈发“个性化”,不愿再“迁就”,于是凸显出了“人以群分”的强大力量,圈子便越来越小,聚会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孩子们也都长大了,各奔了自己的事业、前程和家庭,偶尔的“同窗聚”,晚辈们基本都“托辞”不参加了。
我和LG的职业、性格和女儿的表现、前程,仿佛都被他们“高看”着,一直视我们仨“清高”,一旦哪一次因故不能参加,就会被误认为“不愿和他们玩”,“刻意疏远”等。尽管“没什么”,我也习惯了“我行我素”的做人原则,认为“不是一类人,不必硬往一起凑”。LG却总抱着“不好意思”的态度,偶尔会“挤出”时间去迎合,不想破坏了维系40年的友情。
今天做东的是LXX,儿子受我LG关照、也受到过我的照顾、女儿的学业帮助等,他很感恩,一直记在心里;儿子在天津大学毕业,留在那里工作,前年结婚,去年生子,LXX的老婆去“帮忙”,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津人”,逢年过节都“陪”在儿子家里,帮着看孙女、洗衣做饭...,LXX成了孤家寡人,工作之余,周末随旅友户外,偶尔会喊我们几家“乐呵”一次。
这个年龄的聚餐,已不在“吃什么”,每人都“饭量极小”,聊天“乐呵”才是主要的;时间过得快,酒足饭饱,我和LG便辞了“牌局”径直回家了。
女儿稍后也回来,接到大弟和弟媳的电话,“回家,路上在青州花博会买的黄金桂”,17:30左右送到新院去。恰好女儿这次回家,还没机会在新院“住一宿”,我们仨开开心心地去了,迎接满院飘香的“黄金桂”进院。
二叔、二婶给捎来了自己种的扁豆、玉米,大弟和弟媳在青州买的特差“青州蜜桃”...,浓浓的亲情,让我感动,又一次感受着长辈们的爱和大家庭的温暖。
在这种家庭氛围长大的女儿,从小就被来自每一位家庭成员的爱包围着,也成了一个大气、包容、善良的人,并习惯了“回家”,愿意“去看二姥爷、四姥爷”,也真心把一家人放在自己心上,计划在了自己的生活中。
爱,让我们善良;爱,让我们无私;爱,让我们乐施;爱,让我们幸福。
P1 慢跑D51
P4

P14
秋后的蚂蚱

P15 浓浓的亲情
P16

P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