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谢绝收藏和转载!谢绝收藏和转载!谢绝收藏和转载!
人到中年烦事多。除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工作或职业的压力,还有“开始走下坡路”的自己的身体。
前几天大学老友3年疫情来第一次大范围相聚,大家都肉显松弛、
面容见老了,最意外的是生于1963年、年龄最大的S,说话含糊不清,几乎无法交流,近乎失声,原来3年间咽嗓部连做两次手术所致;次日接到最亲密同窗LYF的电话,突感心脏不适,医生建议“住院检查,以观后续”;不由想着自己最近2年接二连三的各种不适、反复看医生竟
被宣布“不治”;LG也开始了腰疼、手裂、网球肘...等莫名其妙的不适。也不得不接受医生朋友的建议“学会和身体的变化和谐共处”,人体就像一辆连续运转的自行车,连轴转到中年,各种零件开始出现松动、磨损、毛刺等小毛病,这是不可逆转的规律,不必惊慌,不要害怕,是时候该“修整、调理、养护”了,冷静对待,积极应对,和谐相处,慢慢适应,等过了“调整期”这道坎儿,又会“生龙活虎”的。
放松心情,保持安静快乐,才是中老年该有的状态;码字回叙吧,在滞后的时光里“拉长”岁月。
2023年3月24日,琵琶老人。
临了3幅“点景人物”的主题画,就又习惯了这种画法,也喜欢上“欲说还休”的意境。
今天选的素材“琵琶老人”,我看到了二叔的影子,既是我内心不止的向往,更是对二叔的崇拜再现。
生于40年代的二叔,家境和环境所限,初中毕业便回家务农,但骨子里的文艺细胞始终在那里,经年不衰,令我佩服仰慕,一度是我默默
树立的榜样。
小时候的记忆里,热闹的大年初一,别人都凑到一起喝茶、吃瓜子、聊天,二叔却总是拜完年后就“关”在屋里,临摹年画,老虎、
菊花、福禄寿喜...各种题材,惟妙惟肖。但那年代钱物都紧缺,大家大户人家的户口都成困难,二叔的“爱好”自然不被人看好,甚至还常遭讥讽,纠结于生活的二婶偶尔也按捺不住脾气,河东狮吼,大发雷霆,号称“不顶吃、不顶穿”,扬言“你就吃墨吧”,甚至有几次动怒把二叔刚画好的长幅画卷起来扔进了炉灶里,一把火烧了。二叔那次破天荒地发了火,打了二婶,愤怒地喊着“不过了”。
过后,二叔依然闲时作画、拉二胡、做盆景...,年关写对联、卖对子、帮人装饰屋内...,苦日子里依然坚守着“文艺”的态度。
二叔年已78岁,被大弟“逼”着不再外出干活,安心窝在家里,将农村小院打理成了江南桃园,果树修整得像造型树,月季、玫瑰、野花、蔬菜...交替生长,次第花开;墙上、廊柱上写满了诗句,废旧挂历的背面抄满密密麻麻的歌谱,屋里墙上挂着即兴自己画的小作品,地上摆着自己制作的盆景,调理的迎春花、吊兰...不仅造型美观,赋予“寓意”,还总能控制在春节前后盛放,成为家人的骄傲、邻里的羡慕。
二叔的现在,就是他秉性使然,更是他不忘初心的坚守,还是我努力想活成的样子。
“琵琶老人”画面中的银杏,是我第一次接触,凭个人理解和技法,尝试着摸索着落笔,竟然超出了预料,画得很生动,感觉很满意。
心中有二叔的样子,怀着对二叔的真挚情感,画“弹琵琶的老人”就像在脑海中浮现拉二胡的二叔的样貌和情态,笔下竟不慌不忙,线条流畅,体态自然,画出了“琵琶老人”的诗意、风骨和超然世外的洒脱。
只是,“字写得太对不住画”;LG,欣赏、赞叹之余,冒充“专家”,说:“字写得太丑的人,怎么可能会画画?”话音未落,又加一句:“你就是个意外。”
动可养形,静可养神。这就是我内心的写照。
P1
P2
P1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