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谢绝收藏和转载!谢绝收藏和转载!谢绝收藏和转载!
昨天遭遇新浪“怪相”,今晨醒来还记挂着,因为几篇整理好的草稿始终因“因短时间内上传多篇”而不能保存,惋惜那些整理文字的心血会丢失;今晨醒来第一时间就是开电脑尝试,“病症”还在持续,但已存在草稿箱的文字却能正常保存、上传。实在不解,回看昨天的博园,发现上一篇博文的“阅读量”几乎是“空”,寥寥不足10人次,与以往的几十相比,也属意外;忽然就有一种预感:难道我的博客也“被关门”了?
不解,不解,还是不解;郁闷,郁闷,仍是郁闷。自2006年在此建
园以来,几乎每日一博,已成习惯,也很乐于与文字打交道,逛博友的园子,就像亲手耕耘的一片田,虽收成不丰,却也有付出、有愉悦、有
期待,实在不舍离去。
这尴尬的境地,不知如何能解?劝自己坚持草稿箱的回叙,尽量把乱了时序的草稿标得更醒目更清楚一些,“能待一天是一天吧”,可是又极想对新浪说:但凡待一天,就正常吧;喜怒哀乐愁,都是一天,为何不让这珍贵的时间更愉快更有意义呢?
当然,还有一种我更愿相信的可能,就是“我多虑了”。
2023年2月26日,泉城公园。
昨天午后下班回家,急急忙忙地又陪老妈去银行,整理她的财务状况。大厅里等待的人不多,基本都是老年人,年轻人都自助或手机银行
了。经历过那段时日的老人,过惯了“工资极低,无知匮乏”的苦日子,养成了“一分钱掰成几半花”的节省习惯,“钱存银行放心踏实”
的观点根深蒂固。
柜台业务员都是新时代的年轻人,对跟不上“形势”的老人不懂“换位思考”,却能慢吞吞地“敷衍”,偶尔还像思想落伍的老人“推销”新方式。老妈就被忽悠过几次,善良地被“公家人”“都是好人”的潜意识左右,听了银行工作人员的劝,硬是把预留电话改成了不会看短信、不会上网银的她的,把原本预留的我的号码“挤”了出来,老妈的账户变动不再被我关注。几次遭遇,老妈明白了这一切,便再也不自己去银行了,每次都由我陪同;尽管,与柜员吵一架后已换回了我的手机号码,老妈仍不多了心事,甚至还养成了“担心被划走”的焦虑,时不时想“去银行查查”。
柜台办业务的老人,也有独自去的,都是“信任”之外,又“忧心忡忡”,毕竟年龄大了,“被骗”不仅是损失财务,更重的是对他们人格和信仰的摧毁,是对他们人生和能力的否定,好像在暗示他们“不中用了”,对他们的心理影响,“侮辱性”极强。
看着老妈眼神流露出的胆怯和恐惧,我很伤心,年轻时叱咤风云的老妈,仿佛有了“被抛弃”的怯懦,有了对外界的胆战心惊。想着人生短短几十年,确实不易,老了,更令人心疼心酸。也让我意识到:过好每一天、享受每一分一秒,珍惜当下的道理。
世上还是好人多,有些人不善良、做坏事,因为骨子里就是坏人,
与时代无关。
今天,醒来就抓紧忙工作的收尾,还要处理随时“通知”的乱七八糟的闲事、小事,于别人而言“很忙”“没空”,但我仍不愿被这些鸡零狗碎破坏了自己的自由,影响了“人”的生活。
我最欣赏的就是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我喜欢把事情计划得有板有眼,也习惯按部就班,完成了很高兴,一旦被打乱就很不开心,甚至沮丧。但是,忙里偷闲的感受,就像“偷”了时间,延长了生命一般,感觉很愉悦很兴奋,很爽。
忙完已是午后,初春的斜阳已出现了“落下”的余晖,我仍然果断地打车去了泉城公园,在“挤出来”的黄昏,悠闲慢踱,既放松了心情,又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身心愉悦,感觉这一天有了意义。

P1
新时代教师的自我安慰

P2 新房的进展

P3
礼物
P4 工作扫尾
P5 忙里偷闲的泉城公园

P12

P13

P14
顽强美丽的高天角

P15 推陈出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