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谢绝收藏和转载!谢绝收藏和转载!谢绝收藏和转载!
又到了春色满园的季节,院子里的海棠花一年一度又开了;每到此时,我总又格外思念天堂里的慈父。
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慈父离开我们已整整9年,一直都不相信与那个慈祥的老人不再相见,一直都不愿接受阴阳两隔的现实,也时常幻想或幻觉着时光能倒流、岁月可重来、慈父又满眼含笑看着我...。
一年又一年,一次次伤痛和思念再起,也一次次失望加剧...;多次暗告自己接受现实,屡次提醒自己要珍惜现在,9年的轮回和反复,虽已明知今生的父女情已不再,后世的前缘也不确定能否早继续。还是会在海棠花开的春风和季节里,思念如潮水般袭来,伤痛欲裂。
我这悲伤的情绪,似与回叙中的“新年新气象”背道而驰。
2023年元月1日,第一律阳光。
2023年坚定地来了,尽管属相“兔”要在立春后才履职,但人们已在满心欢喜地迎接“瑞兔”“玉兔”“祥兔”的到来,网络上萌态可爱的兔子也欢欢喜喜地来“迎新年”了。
我也有了“画兔子”的想法,网上搜来一些萌态兔娃,计划哪一天会心血来潮,用“国画”的笔墨抒发对“兔年”的喜悦和心愿。
被疫情“搅扰”的3年后,新年的第一天,总得有点儿期盼和愿望,才对得起扑面而来的“新”。
醒来后,已是阳光普照,到前后阳台上接受新年第一缕阳光的恩赐,沐浴着微风中弥漫着的新希望,随着2023年的第一缕金光,愿一切美好都如期而至。

P1 2023年的第一缕金光

P2

P3
P4
萌兔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2022年的废画

P18
P19 新家院子里的亭子
2023年元月2日,女儿的遥控。
12月中旬的“感染”,LG在“阳”15天后终于转“阴”,尽管仍受着咳嗽、无力等“后遗症”的折磨,却少了顾虑和担忧;我在前几天的CT检查中确诊“肺炎”,医生给“特惠”了一药难求、被炒成高价的阿兹弗定。
远在沪上、已转“阴”且早已正常救死扶伤的女儿果断“否决”了医嘱,十分自信地告诉我“不要吃这个药,喝点止咳的中成药,慢慢让‘白肺’自愈”;我很坚信女儿的水平,谨遵她嘱,多喝水、多休息、止咳化痰,调动身体的自愈能力。
未注射疫苗、84岁的老妈依然自律地“宅”着,保持着全家22人唯一“未阳”的成绩,女儿很开心也很担忧,远程给我和LG列了“备药”清单,包括家用制氧机、血氧仪和其他以防万一的不同过程的应急药;我和LG接了任务,即可动用了一切可以借用的朋友圈,在最难最紧张的时间段,从北京、香港等各地终于把应急清单都买齐了。
今天专门去给老妈测了血氧,一切参数都正常,远方的女儿也放心了。

P20 我的参数依然不太好
2023年元月3日,静养。
我的血氧依然徘徊在94以下,女儿有些担心:“肺部问题还很大”,并建议我循序渐进活动,每天“腹式呼吸”刺激肺部功能恢复。
我一出力气就气喘、气短、浑身出汗,也不敢加大活动量,只能“读书”静养。
2023年元月4日,尴尬的“线上”。
尽管“放开”已多日,高校却仍在“线上”,仅有部分职工坚守在校园里;各项工作已如火如荼地恢复了,但绝大多数仍延续“线上”模式。
午后群里通知:19:30线上开会,预计30分钟。我按LG最早回家的
时间计划好时间,提前包好了蒸饺,实指望能抢在19:30前填饱肚子,能安心“听会”。
却不料,刚“阴”的LG被“正常”的秩序放松了警惕,迎来送往的节奏忙起来,又忘了“下班回家”的节点;左等右等,不见LG进家门,我只好把出锅的热蒸饺摆在桌子上,先进了“线上会议室”。
LG几乎是踩着“现在开会”的开场白进了家门,见我有事,也不着急先吃,“歇会儿,等你一起吃。”
啰嗦的“线上”一直开了近1个小时,一声“散会”我第一时间“逃”出了会议室,换频道,吃晚饭,囫囵吞枣地填喂早已饿得咕噜咕噜“抗议”的肚子。

P21 LG喜欢的胡萝卜素馅

P22 蒸饺

P23 放凉了

P24

P2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