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谢绝转载和收藏!
“我学国画”最近极不像话,懒散到了极点,拖延得几乎没了学画的热情和冲动。一是新一波疫情阻住了大鹏的授课,少了课程的“督促”、缺了“交作业”的任务,劲头自然就弱下来,更何况我一直都在靠“回放”紧追慢赶呢?别人放慢了节奏,本该是我“追上”的好契机,散漫的惯性却让我越来越滞后,不仅“赶”不上,还时不时萌生出“半途而废”的心思和苗头,汗颜之外,也常自责,不能自谅。
“我学国画”的回叙,目前才梳理到5月5日的临摹习作“山花红紫树高低--点叶、夹叶树”,而该练习却是3月26日和29日两次完成的任务。颠三倒四的几个日期和数字,是我日记体博文对生活随记的一种
方式,唯恐日后回看时云里雾里,特作标志性说明,恐会误导来此关注的博友们,还请原谅。
2022年5月5日,山花红紫树高低--点叶、夹叶树。
“山花红紫树高低--点叶、夹叶树”的学习,是两次课的内容;
我看“回放”,可集中一次练习;这是“山水专项”以来第一次将画面构图、山石的皴法、水波纹的画法、苔点及点景人物集中到一幅画中,起初临摹山石时,皴法的感觉还很自信,山石表达也较满意;前面三棵树的造型、画法也较有耐心,但随着笔墨越来越多,手下便急躁起来,忽视了细节;尤其染色后,更有“画蛇添足”之嫌,几乎不能接受了。
更令我脸红和不堪的,是奇丑无比的落款,以至于对画面敷衍“
夸赞”的LG不得不放下“姿态”,直言相劝“该练练字了。”
即时拍下一幅幅半成品,图说成画的过程,呈现“越画越丑”的现实,忽然感觉自己开始喜欢上纯墨稿了。
借此整理一下点叶、夹叶树的知识点:
树的种类很多,树叶的形状也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经过历代画家的观察、概括、提炼,形成了画树叶的程式化方法:点叶法、夹叶法;但我们也不可过于拘谨,不能太死板,还应善于观察大自然,总结经验,灵活运用。
点叶法、夹叶法,是中国画表达树叶的两种技法,直接用笔墨点出叶形的叫“点叶”,用线勾成形的称为“夹叶”。
点叶法有“介子点”、“个子点”、“菊花点”、“胡椒点”、“松叶点”、“ 藻丝点”、“破笔点”等形式,可根据自己喜好和经验,选择适合的笔法画出树叶;但不管用哪一种“点叶法”都应注意用笔要略快一些,点子一组一组之间要有疏密、聚散和墨色浓淡变化,才能使树木真实灵动。
夹叶法,用线勾圈,又称“圈叶”,其轮廓线不一定很圆,线条不要太细刻,要注意灵活有层次,根据画面风格,或粗、或细、或巧、
或拙,追求随意中有球体的感觉,要与整个画风协调一致。
不管选用“点叶法”还是“夹叶法”,都要根据各种树叶的形状特征,变化为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圆形、菱形及这几种形状的组合,具有象征意味,表达出浓厚的装饰风格。

P1
图说过程

P2

P3

P4

P5 染色,已沮丧

P6 落款,更失败

P7 山石表达较好

P8
前面三棵树画得较有耐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