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滩》:魔幻的背后是飘零(下)

(2010-01-11 14:09:10)
标签:

文化

 

                                         周璇和李香兰代表了一个群体的飘零。  

 

              《外滩》:魔幻的背后是飘零(下)

    我比较同情的两位女性是周璇和李香兰。本来还有张爱玲,因篇幅所限和结构调整,忍痛删掉了张爱玲这节。关于周璇这个人物,她短暂的一生有近20年的演艺生涯,拍摄了40多部影片,演唱了200多首歌曲,是早期娱乐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但她的个人命运很有悲剧性。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她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在她一生中,也没有一个男人扮演着合格的丈夫的角色。这种悲剧性体现在她内心,是一种无助和飘零感。李香兰的经历则是独特的。她流利的中、日文,令人惊艳的外貌,以及犹如当时好莱坞玉女红星狄安娜·杜萍的欧洲声乐唱腔,完全体现了日本人对于中国女人的理想憧憬。而她成了关东军推行战争政策中的“糖衣炮弹”,被时局裹挟的李,对自己身份的确认有一种矛盾性。

            《外滩》:魔幻的背后是飘零(下)
                                    剧中的周璇和李香兰

 

    我对这两位女性的解读观众会看到。她们代表了一个群体的飘零。其实也是我对上海的一种认识。这一百多年来上海一直处在矛盾和冲突中。包括她对自己城市的定位,灵魂的确立,核心的价值观的确立,都是在不断的碰撞和飘移中。

 

    文化是要延续和传承的。近一百年来我们的传统和文化被割裂是有目共睹的。跟以前的任何一部纪录片一样,我仍抱持相同的观念,与其说我们在做一部纪录片,不如说我们企图延续起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外滩》:魔幻的背后是飘零(下)
些脉络,唤醒中国艺术基固的一点慧命。其实上海,就是在英美文化,法国文化,甚至日本文化的影响和碰撞下,和中国的江南文化的结合。这种结合出现了上海新的一种面貌和样态。即便到今天,到现在她还没有找到最终的一种定型。她还在变化中。还在往某一个方面发展。但这发展既有困惑、痛苦的地方,也有她有魅力、充满吸引力的地方。这便是我理解的魔幻,充满着很多未知的期待。

 

    她真的“打动”我。我骨子里也有“江南”的部分,例如很喜欢苏州的园林,江南的山水,向往中国文人传统。虽然祖父在上海南洋中学念过书,但他已不在世了。我无法聆听到他一点关于老上海的景象,模糊记得的,是他们那代人怎么在抗战中颠沛流离。

 

    我们这代人也是这样的,处在又一个矛盾的交接点。是很游离的一代。但我本人希望在这游离中找到一种较明确的方向,谁确定能找到呢?我祖籍苏州,出生在兰州,成长在四川,我生活得最长时间的城市是北京。中国很多地方都去过,有的还去过很多次,每个地方都有我特别喜欢的地方,但仔细想来,那都不是我的家乡,我没有真正的家乡的概念。很多年前,我为此困惑过,现在不困惑了。可能我们这代人有很多是这样的。

    这也是上海将来面临的一个需要解答的题目。大家都想知道,但可能找不到答案。它的魅力或许就在此,飘零的命运。

               《外滩》:魔幻的背后是飘零(下)

                              剧中的严华,周璇的丈夫,郝平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