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如是我闻 |
有一位朋友想让我写写有关陈晓旭出家的事。正好前几日喜欢看一本书,叫《正见》。一个出生于六十年代很有智慧的出家人写的。我记得他好像说过,“很多人都一直生活在‘生活会越来越好’的这个希望里。我们也一直在追寻好玩的工具和方法。”但实际上,在希望和寻找的下一步,我们往往会遭遇到许多令人失望和痛苦的事实。我们拒绝和逃避这些事实,尽管这些事实就在我们眼前,或在我们心里。我们总要顽固得把它屏蔽掉,或装作什么都未曾发生过似的。但,痛苦亦在,失望的情绪依然会冷不丁的冒了出来。很多人就在这样的情绪中抱怨得度过一天又一天。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大都市的年轻人们,忙着成名立万,追求财富与名声的渴望是那么的强大和急迫。站在一些繁华的街口,我们会看到许多匆匆的脚步,许多人一个接着一个接听移动电话。在大街上,在出租车里,在地铁里,在自己的私家车里,人们的时间被分割成无数个高速运转的工作和追逐。充满渴望的眼神和那些充满期待感的身姿,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我们自以为快速在往前走的时候,有一个事实却被忽略和遗忘。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着一场巨大的精神危机。走到今天,当股市里拥挤的人群越来越多,二环三环上的私家车越来越多时,在网络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讯息和方便,消费的引导越来越多样化和所谓的时尚触手可及时,精神的空虚和无助如影如随不期而遇,无论你在哪里,在什么时间。一些人为了填补它们,去K歌、去蹦迪、去宵夜、去看话剧、去上网、玩游戏。还有人在无奈的不停的工作、工作。我们总是会不停的去寻找娱乐自己的方式,目的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方法不一样而已。高雅和低俗在乎于我们所谓的金钱和地位。一些人可以搞搞雅集,听听昆曲、弹弹古琴,而另一些则在夜总会里玩玩骰子、喝喝酒,单纯的复杂的暧昧的直接的,都在这个城市里一幕一幕得发生着。我们是选择披着长发,还是剃光了头,都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出家似乎看起来是那么高尚和神秘,而留长发的人们又在选择什么呢。我只知道,两千多年前,一个生活在印度叫悉达多的王子,离开了美丽的妻子和他幼小的孩子,离开了锦衣玉食的宫廷生活,和他即将得到的王位,目的只有一个,他想解决心中的一些疑问。人,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他也选择了剃光了头发,在森林里,过着苦行的生活。思考与冥想,当然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方法。后来,他在一棵菩提树下觉悟了。再后来,他把它觉悟到的思想、意识、方法在随后的49年里告诉了追随他的很多人。“这些方法不幸的成为了佛教”,这是活在今天的一位出家人如是说。佛陀本来想用这些方法引导人们走向觉悟,而且他的方法多种多样,随机而说、随缘而显。没想到,在随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开始迷恋这些方法,而往往忽略了这些方法要走向的目的地。剃头出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对某些人来说也不是最好的方法。陈晓旭在今天用这样的方式来选择她所期待的生活和追求,祝福她。祝愿她能早日按照佛陀告诉我们的方法到达目的地。我那个朋友给我留言说,他看到这个消息感到失落,为什么要失落呢,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往往无法控制和支配我们的情绪。原因在于,我们总是把情绪的发生寄托在对方身上。她或许是你的家人,或许是一条消息,或许是一碗面条里不幸发现的小苍蝇,或许是我们身上的一件衣服。总之有太多的不如意和意外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于是,有了失落,痛苦就这样出现了。但你发现没有,这种消极的情绪不管有多强大,不管它有多长久,不管它来的次数多与少,它总会在某个时间升起,然后消失。就像每天我们看到的太阳,我们每天做的事,看到的人,出现然后消失。痛苦本身或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痛苦的执着和坚守,出家不见得是件什么坏事情,也并不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它只是一种生活的选择。或许是为了找到生活的某种答案,或许在追随那个两千多年前的王子。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身边的许多人所缺乏的,对精神的质疑和追求。太晚了,有点困了,过两天再写吧。真正能去追求精神答案的人应该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有慈爱心的人、有勇气的人。我想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