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错乱和理性之间解读历史

(2006-09-26 23:23:32)
分类: 胡说八道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据我一个朋友说,这句话是胡适说的。也不知道胡老先生对历史的评说还有什么观点,但至少这一句显得有点偏颇。的确,历史时常得被人装扮和包装着。做了许多年有关历史的纪录片,也不成体系得读了几本历史的书,我以为,今人当下对历史的解读总会是在错乱和理性之间来回游走。

 

"错、乱",两字要分拆开来理解。“错”,是指我们对某些历史段落的表白和展示总是会有错误的导向,甚至是基于某些立场的篡改和涂抹。例如,乾隆这位十全老人,在编《四库全书》的时候,对中国历史上一些诗文论著进行了销毁和篡改。以至于,今人还不得不费尽心力去把那些销毁和篡改的书重新编辑起来,工程浩大,让人敬重。说起《四库全书》,某些学者还把这当作好事、盛世来说。对着很多人堂皇得做着报告。这种认识就是一个“错”字。还据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也毁了不少书。这都是些极端的例子,谁又能保证那些个人回忆录中没有美化和涂抹的东西。我们的历史典籍中有太多的误区让我们自以为是、信以为真。这也怨不得古人,看看今天,百货商店那些琳琅满目的化妆品,报纸杂志上那些众多的美容广告、整形手术。谁不爱美,谁不爱听好听的,但历史的真面目在这种人类追求美化生活、美化自己的本性中,导向了一个“错”字。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乱”字。曾在若干年前做过一部叫《记忆》的纪录片,从那时起,就深感历史中的真相就像散落海底尘沙中的珍珠,就像掩埋在尘土下的碎片。纷乱之中,你可能一时无法解读出历史的真相。从新疆和敦煌出土的很多纸张典籍,大多都是散乱而不完整的。每一次你要靠近一段历史,尤其是要靠近历史的细节,你总是要在这些散乱中去小心得探寻、追踪和求证。把这些看似散乱而无法统一的碎片和珍珠粘连或穿在一起。最后自圆其说,自以为实。加点想象,加点证据,加点当下的时髦玩意儿,一段历史的真相就这样可以出炉了。装扮总是不可避免,猴子总是喜欢在树上蹦来蹦去得,谁要我们的祖先是它们呢。

 

“倏尔过春秋,寂然无尘累。快哉何所依,静若秋江水。”中国人是一个好历史的民族,对历史的真相也有尊重和坚守的传统。所谓的“道统”,总是有人冥顽不化得去坚守。理性的历史记述总是会屡见不鲜,失去生命也死不改悔。还有人也有理性得保留那些历史的凭据,数千年来绵绵不绝。从地下挖出来,某些世家传承下来的,历代皇室搜藏入宫的,有钱无钱的文人墨客们代代相传的。不管今天叫它们为艺术品也好,文物也好,典籍也好,还有今天新技术下的影像,都在某些方法的指导下,告诉我们历史中存在过的细节和片断。在这些物证面前我们不得不理性起来。但即便是这样,历史的真实还是在怀疑和争论之中。

 

“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写来写去,还是想洗洗睡了,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都是人的事,历史学大概就是人学,人有啥念头,历史就变成啥模样。他想错他就错,他想乱他就乱,他想理性他就理性。哎 原来是无去无来无生灭,总在心中自作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