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纪录片市场化,首先是需要一个相对成熟的生产环境,就像工业产品的流水线。但是,中国纪录片的制作,在选题策划和题材的选择长期以来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相对分散、个人化的小作坊式的创作数量也形不成一定规模。根本没办法拿到市场上做规模化的销售。
在创作观念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一种随意性和投机心态,也就不可能会培育出一支数量众多,颇具专业水准中国纪录片的队伍。在各个创作环节上专业的和职业化的人才,非常的缺乏。也就是说,中国纪录片的市场化,就内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还没有形成市场化应该有的规模和机制。
就市场化的外部条件来说,中国纪录片的消费者,也就是绝大多数观众更热衷于收看电视剧和娱乐性的节目,或者是新闻和资讯类的节目。我们的消费人群,相对较少。收看的习惯对纪录片也很随意。这种纪录片的消费市场还需要很长时间来培育。现在纪录片在国内即便有买卖,价格也很低,20-60元一分钟。纪录片创作者的利益根本得不到尊重和保证,他们的付出极其的廉价,更缺乏市场机制的保障。所以现在来说中国纪录片的市场化,我觉得更多的还处在理论大于实践,观念很多,但可操作性都不强。能看到的较成功的例子,也大多都是单兵作战,形成不了大气候。作为中国纪录片的一份子,我也热烈的期盼着一个成熟的纪录片市场。我能做的,也就是做好每一部片子,也就是让自己产品的质量不要太差。还有就是,能让我们的产品多吸引一点消费者,让他们上瘾,让我们的粉丝一点点多起来。这是对外。对内,让我们的编导、摄影、制片、剪辑,各个生产程序上的伙伴们更专业,更具有职业操守。少说多做,少谈主义,多实干。为中国纪录片市场化早日到来,做点实事!
我们这些所谓圈子里的人更应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我们肯定能找到北的!中国纪录片肯定会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也会形成自己的影响力!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