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谈艺录~ |
今天在深圳电视台,与很多年轻人在一起沟通怎么才能拍好电视节目。坐在我对面的,很多都是80年代的人。他们告诉我他们工作的压力都很大,媒体之间竞争很激烈,但据说他们工资很高。后来他们的头儿,毕业于80年代的我的一位老哥来看我说,十多年前的媒体环境还是很宽松的,没有什么收视率,也没那么多电视频道。试想当年老前辈们在创作纪录片时,创作环境还是很自由的。像康健宁、高国栋的沙与海,陈晓卿的龙脊,段锦川的八角街,都可以花很长的时间去细心琢磨,他们都能沉下心去在中国的最基层,用影像来记录他们所感兴趣的生活。但是现在,你看看,媒体环境多恶劣!收视率的紧箍咒,对观众的媚俗,频道的爆炸式增长,让媒体的经营者和从业者,越来越浮躁,和急功近利。深圳的一位朋友告诉我,感觉就像今天种下一棵树明天就让它长成材一样。大家只考虑眼前的利益,破坏的是人心和自然的规则。前两天看到报纸上登出,在北京的郊区,一个曾经非常热闹的有煤矿的村落,败坏和萧条的情景,触目惊心。使我想到了如今山西发达的煤产业,在急功近利的利益驱动下,疯狂的挖煤行动,催生了许多个超级富翁,但破坏的一定是当地的自然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今天这些财富,或许是在数百年内要被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所享用,但在短短的几年或十几年里,它被个别几个人所攫取。试想,几十年和数百年后,是不是要留给以后的子孙后代一个挖的空空如也的地方。到处留下黑黢黢的空洞。那些曾经的灯红酒绿,和山珍海味中的推杯换盏,或许成为后代人记忆中苦涩的回忆。无论是我们媒体的环境,还是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还是我们教育成长的环境,抑或是我们学术研究领域的环境等等,都在进行着这种急功近利式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办?实际上,我们这个社会的很多领域潜伏着危机,也显现着即将到来的败坏,最可怕的是人心的败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