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慨:毕业十年之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曾经那么相似和相近的同学,这十年间竟然发展的比自己好了很多,或是商界精英,或是官居要职。总之自己不是一个郁闷的小职员,就是郁郁不得志。对比之下,难免不平衡,难免心生醋意。这个感慨经常在电视和生活中被一代又一代人重复着,仿佛一个非常经典的老照片会一次又一次地被拿出来观赏回忆。根本就不随着时间和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也不随着当事人的心境改变。这大概就是人性中攀比竞争的反映,也是每个时代永远无法回避的所谓的“等级”差别。
其实我对这个片段有着很大的意见,因为它总是被导演或主人公用来体现自己的郁郁不得志,却忽略了这个片段背后更多的深刻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当初条件差不多的同学能够平步青云,而主人公却只能勉强度日呢?难道真是他的运气好?或者因为他偷奸耍滑?当然不否认有运气的存在,但人仅凭运气是成不了大事的。那么除了运气还有什么?我有个答案——是面对事情和问题时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个人在生活中经历的问题和挫折甚至是选择都是非常类似的,所不同的是不同的人做了不同的决定。面对挫折时,有的人只会沮丧,采取逆来顺受的方法,等结果;可有的人拼命地想出很多个解决方案,然后取优处理。 这样在一些重大的岔路口时,不同的人会走上不同的道路,这和身份背景的关系不是很大,而和这个人的想法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一个问题出现后,总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办法一定是相对来说最直接有效的。找到这个办法却不一定很简单,越简单找起来越困难。对于当事人来说,最难的不是找的过程,而是有找的念头和付诸行动的毅力。
举一个很简的例子:我们去移动办理相关的业务的时候,理论上会被告诉要带身份证。可是不巧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份证丢失了,可我们又要急于办理这个业务,这关系到很多的经济损失。这个时候怎么办?有的人会等到身份证重新拿到的时候,再来办理,这样经济上肯定有损失。有的人则会想出很多的办法:单位开证明证明身份,驾驶照证明身份,提供相关密码证实身份等等,可能还有的人会采取死缠烂的方式,最终也能解决问题减少自己的损失。可能最后一种方法不是很合规矩,可也不妨一试,因为可以解决问题。
能力是什么?不是说我干了多少件大事,或者我可能会干出多少件大事,而是就在这日常的生活中解决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问题,并且采取了最直接简单的办法,可能还在看似没有办法的时候找出了办法。或许会在过程中碰一个又一个钉子,可是钉子碰多了,头也变硬了,再遇到钉子,就是拿头撞也能撞进去了。所以,想要成功,不要先羡慕或嫉妒别人,而是好好想想自己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是否勇敢地处理和解决了,是否想尽办法去解决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