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个好东西,可以互通有无,可以联络朋友,可以增长见识,可以一夜成名。网络的魅力之一在于消息传递的速度匪夷所思,一个在现实生活中绝不可能认识的人,就因为网络家喻户晓了。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今天我要说的一种现象。
每个时间段,网上都会流行讨伐事件,对象是人或某种现象。从啥啥姐姐到啥啥哥哥,从虐猫事件到卖身救母,从流氓老外到火车淫贼,都是打击的重点。如果说单单是网上留言恶语相向,当事人一般会选择息事宁人,但若有人成心顺藤摸瓜找到生活中来,估计就不那么好受了。
曾经有人在网上签发了网络追击令,抨击事件当事人,呼吁广大网民在生活中也要抵制这个人。更有甚者,公布了当事人住址、电话、亲人姓名,窃听电话、偷拍行踪。恨不得杀之而后快,让当事人无路可逃。这群人网络上也给了一个专有名称——网络暴民。
先不说这诸多事件真实度,就说人们这个热乎劲儿,就让人抵挡不了。如果这些事件都是真的,从社会公德角度我们确实应该抨击。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有些事件也有可能是人为杜撰出来的,如果是捏造的,我们还在后面追击谩骂,一方面我们是道德人做了不道德事,另一方面也对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今天的《北青》就有专版专门讨论了这一现象,并且用了一个很醒目的题目——“从网上讨伐到网下追击,网络暴民杀进现实”。字字句句读来触目惊心,试想如果我们的隐私有一被别人这么大肆宣传,谁还敢说话做事?现在终于能够理解那些名人被人非议的痛楚了。
朱大可、周国平都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了自己关于网络暴民的看法,从社会学角度进行分析评议,以学者的姿态匡扶正义。说到正义,我们不妨回放诸多事件,也回放自己在网上的行为。我们喜欢小道消息、喜欢奇闻轶事、喜欢惩恶扬善、喜欢窥人隐私,大多数人只是看客,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少数人沉溺其中,恶言相向之外,互相谩骂,还有的人不惜人财两投入,为的就是揪出自己看不顺眼的事情和当事人。有时就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精神上的、肉体上的。讨伐时时站在正义角度的,可是现实追击就不全是正义了。真理再向前一步就成了谬误。
都说国家的法律没及时规范,没办法,好多法律都是事后诸葛;网站也不能打击网民,除非自己不要点击量了;政府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毕竟事情不是一个衡量标准;社会舆论导向如何正确引导?起到导向作用的不就是我们这些平凡人吗?那怎么办?
从古至今,起哄的人多,居心叵测的人少。唯一能够减少对别人伤害的,就是多换位想想了。我们不想被人追击,那就少落人口实,我们不想隐私被大告天下,那就少谩骂别人。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我们的一口口水都会淹死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