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仙都,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的国家5A级风景区;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峰岩奇绝、山水飘逸……据说野趣盎然的仙都,拥有大大小小500多个景点。
仙都景区包括六个部分,由远及近为朱潭山、鼎湖峰、轩辕文化街、倪翁洞、仙都观、小赤壁,联票价格90元,景交车票20元,两天有效。
在游客中心购票后,旁边就是检票口,检票后直接上景交车,乘车进景区。
我们第一站选择的是仙都风景区的核心景点鼎湖峰。这里也是仙都景区内唯一一处验票的景点。
鼎湖峰景区内有一个小门,上有一副对联“皇都归客入仙都,厌看西湖看鼎湖”,为南宋政治家、诗人王十朋所写。
仙鹤迎宾
飞天广场上正在演出“娶亲”
鼎湖峰,又名“天柱峰”,东南以步虚山、仙都为屏,西北傍练溪碧水(好溪),为一亿六千万年前火山喷溢堆积而成的流纹岩台地,经地质外力作用而形成柱峰奇观。鼎湖峰周边山色空蒙,水光潋滟,是无限风光荟萃之所在。 鼎湖峰高170.8米,底部面积2466平方米,顶部面积约710平方米,拔地而起,直刺云天,享有“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之誉。它状如春笋,故又称石笋。据说更奇的是峰巅苍松翠柏间有一个小湖泊,湖里的水一年四季不竭。相传,这就是轩辕黄帝铸鼎炼丹,然后跨赤龙升天而去的地方,这湖就是被鼎压塌而成,故称“鼎湖”。唐白居易用“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的诗句来描绘这天下奇观。
鼎湖峰右侧有一小石笋、高40.7米,小而尖,与鼎峰峰一大一小相映生辉,像依偎在成人身旁的童子,叫童子峰,传说这就是黄帝的儿子小昊化成的。
上午的光线是逆光,返回时是下午,拍照后可清晰看到鼎湖峰半腰有一圆洞,像人的肚脐。童子峰高可平脐,酷似慈母身下的姣儿。
鼎湖峰左侧有3个小石笋,也各有来头,被称为斗岩三奇。左边巨石上长一松树,谓之‘’梦笔生花‘’,中间奇峰,壮如天狗,谓之‘’天狗望月‘’,右边奇石,像猫头鹰,面向鼎湖峰,守护仙丹。三石组成一个‘’山‘’字,据此仙都有‘’好溪溪常在,仙都都是仙‘’之说。
整个仙都就是以鼎湖峰这块罕见石笋为中心,将周围山水圈在一起打造的一个大型度假型景区。
过桥后我们先去往仙水洞方向,经过仰止亭。
秀丽的好溪
古石桥
穿过一个天然石门
沿台阶向上,去往仙水洞。
亭内立有关于仙水洞记载的石碑
继续向上
终于来到了位于步虚山西麓的仙水洞。洞高和洞深各约3米,宽约4米。
有泉水从洞中石缝里渗出,注于小池中,大旱不枯竭,梅雨不溢出,水质清淳甘凉,久蓄不腐,相传轩辕黄帝曾用此水炼丹。饮之,能健身美容,延年益寿,故名仙水。据说仙水洞与唐代道士周景复隐居于此有关,饮此水80余年而仙化,唐诗人皮日休与陆龟蒙有诗为证。
洞壁上有马寻、苏舜元等四十余人的摩崖石刻。今见题记有宋代30处。
洞内地面用石子铺了八卦图形。
回返去往黄帝祠宇
黄帝祠宇,前身叫缙云堂,始建于东晋,相传是黄帝三大行宫之三天子都。唐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听说缙云山是黄帝觞百神聚四海神仙的地方,就下旨改称缙云山为仙都山、缙云堂为黄帝祠宇,并由李白的从叔李阳冰(缙云县令、小篆书法家)撰额“黄帝祠宇”。宋代,朝廷崇道,下旨改为“玉虚宫”并进行扩建,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之一。道教典籍称仙都为玄都祈仙洞天,属三十六小洞天之二十九。但遗憾的是,到明末时,玉虚宫毁于战火。现在我们看到的黄帝祠宇大殿是于1998年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东阳横店古典园林建筑公司承建的仿唐建筑群,它与陕西黄陵遥相呼应,成为“北陵南祠”的格局。有宫门、轩辕殿、怀祖唐、腾龙阁、游龙轩、驭龙亭等,是中国南方祭祀朝拜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重要场所。
驭龙亭
另一个角度观赏鼎湖峰,更凸现阳刚之气。
峰旁的步虚山上也有千奇百怪的“石笋”。
驭龙亭的另一面
沿台阶向上去往黄帝祠宇主殿
宫门
缙云轩辕祭典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前面这座宏伟的建筑,就是黄帝祠宇的主殿轩辕殿。《汉武大帝》、《天龙八部(张纪中版)》、《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笑傲江湖》、《少年神探狄仁杰》、《花千骨》、《青丘狐传说》、《新神雕侠侣》等影视剧在此拍摄。
上面的牌匾写有“天下第一祠”,下面牌匾写有“轩辕殿”。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们到达黄帝祠宇轩辕殿时,正好赶上祭轩辕黄帝典礼的开始。
轩辕殿前的一钟一鼓
轩辕殿后面是缙云堂
缙云堂内陈列着历代皇帝的生平简介碑
穿过缙云堂
左手是游龙轩,右手是腾龙阁,对面是怀祖堂。
怀祖堂内有一副巨图,展示的是中华姓氏树。
先生在尧帝的树杈上找到了他的“刘”,我在炎帝树杈上找到了我的“崔”,都在下面距离树根不远的地方。
其它墙面上还有炎黄子孙寻根问祖图和一些姓氏的形象字。

之后我们来到轩辕洞
轩辕洞又名黄帝文化史迹展览馆,是集黄帝史迹介绍、缙云黄帝文化祭祀活动介绍、VR互动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
轩辕洞内设置有“有熊家世、轩辕崛起、一统华夏、黄帝时代、渡江南巡、缙云炼丹、乘龙飞升、北陵南祠、不解奇谜”九个版块,图文并茂的展示了黄帝文化的精髓。
返回到山门时,游客已经寥寥无几。
经过龙影亭开始爬步虚山
据说上山一共有999个台阶
可惜景区内没有任何标识,这一点作为5A景区来说做得不够好。
爬山途中,只能偶尔看到鼎湖峰的一部分。这条山路风景一般,我有些后悔没有乘缆车上山。
有一处可看到一点远处的风景,算是一点安慰。
终于快登顶了
镜头将远处的村庄拉近,可见村民的房子都是三四层的楼房。景区的开发应该给村民带来不少的福利吧。
哈哈,像不像挪威的“奇迹石”?
终于来到了最高处--步虚亭。步虚亭于1979年建于步虚山巅,因山得名。亭额为近代书法泰斗沙孟海所题。
可惜站在亭上看不到鼎湖峰全貌
峰顶树木繁茂,所以看不到“鼎湖”的存在。
导游说远处九曲练溪和陆地村庄正好形成一个八卦图,我看似像非像吧。
远处山峦叠嶂
田园风光
步虚亭旁有一块大石头,一面上刻“步虚山”“海拔365米”字样。
另一面是张纪中导演题词“鼎湖望河山,气象万万千,君欲脱凡尘,抬脚可登天”。
旁边有一个观景台,以为视线更好些,可惜还是不如意,遮挡太多。
有些不甘心,我们选择通往仙水洞方向的另一条下山路步行下山,寻找更好的拍摄角度。还没下多少台阶,竟然有一处最佳观景点,终于了却了我们的心愿。
这里应该修建一个观景台,再设立指路牌引导游客过来观景。虽然景区已批准为5A景区,但需改进的地方仍有不少,真希望景区管理者再用心一些,为游客服务的理念再多一些,将景区建设的更好。
继续下山,时不时看到鼎湖峰。
山路漫漫
零距离接触“石笋”
到达片云亭
来到山下
鼎湖峰矴步桥,始建于清朝,横跨好溪,全长77米,宽0.77米,高0.8米。
再欣赏一下“第一峰”的风采
此时来鼎湖峰景区的游客明显多了起来
我们走出鼎湖峰景区
乘车去往朱潭山景区。
如果您对我的游记感兴趣,欢迎点击链接阅读本人的其它游记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12265952_0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