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游记 |
今天风大且天阴,我们放弃爬五老峰的计划,改为游览大天池等景区。大天池景区游人稀少。进景区后有两条路,咨询门口售货员,让我们走左手边的路。进去不远就看到右手山上有一座圆型像粮仓似的建筑。
我们爬上去,看指示牌,原来是圆佛殿,但门窗紧闭。其实可以进景区大门后,走右手边路就可以到达这里,不用爬上爬下。
右手边上山小路通向天池塔和石刻,但路标提示正在施工。我们只好下来继续向前走,再爬山,来到天池寺山门处。
天池寺山门的提额“天池寺”,原为康有为于1889年所书。
到了圆形山门前
进门见左手是一座大殿,右手是文殊台。
我们先奔向文殊台。文殊台始建于东晋,因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
沿台阶登上文殊台,台形半月,置孤峰之巅、临壑而建。
文殊台旁边是斗姆亭,是为纪念庐山的女神“庐山老母”而建。
由于没有做功课,脑补的大天池就是一个想象中的大天池。所以,明明到了大天池处我们却找寻不到。询问工作人员才明白,原来就是大殿前的人工水池!哈哈!
大天池原为天池寺的天井,其长约10米,宽约3米,终年不涸,大旱不竭。相传为文殊菩萨双指插石而成。
相传,朱元璋曾在此拜佛许愿,最终得以称帝。所以这里也是心愿池、放生池、祝福池。我们也许下心愿,愿平安相随。
离开大天池,过山门奔龙首崖。
一只猴子跟着我们,不离不弃。

这里古树参天,遮阴避日,除了我们俩和一只猴子,不见他人。

这里有一个大观景台,还以为是观龙首崖的地方呢。

继续前行,有一棵300年树龄的庐山松,其英姿不比黄山的迎客松差嘛!只是铁柱子有点露怯!


观景台建于悬崖,虽然很小,但登台眺望,山峦突起,群峰相连,远波明来,风光无限。


一座悬索桥飞架山谷,由于不知路况,我们不敢冒然前往。

向前走,有个较大的观景台。


终于见到了龙首崖。此崖绝壁陡起,拔地千尺,下临绝壑。据说,过去常有信徒在此舍身成佛,故亦称舍身崖。
龙首崖悬壁峭立,形似两块巨石,一块直立,一块横卧其上直插山腰,恰似苍龙昂首,崖下扎根石隙的几棵虬松在微风吹拂下,似龙须飘舞。
这里可观怪石嶙峋,听松涛阵阵。
告别龙首崖,原路返回。
我们乘车来到正街。所说正街,就是庐山景区的中心庐山牯岭街。一扫昨天大雾的笼罩,今天终于见到了牯岭街的真面貌。


据说这里是观赏皓月的胜地,每当月中十五左右,望着那天空玉轮般的月亮,就象一盏天灯,悬挂在银灰的松林间,故名“月照森林”。

本想去宋庆龄别墅去看看,但走错了路,作罢。改奔名人别墅。路过雕塑园。





周恩来总理纪念室


沿街道慢行,经过林赛别墅。

庐山疗养院


从风车别墅进入,上山即达陈诚别墅。


汪精卫别墅屋顶的小窗别具一格,具有典型的德国元素,与屋顶比例显得很小,呈半圆形,像老虎的眼睛,故名老虎窗。当年汪精卫非常喜欢这栋别墅,曾写诗赞曰:“匡山朝气来扑人,清似初秋蔼似春。残月曙星相映处,琼楼终古不生尘。”



一楼是展示和陈列,有历史照片、文件影印记录或原件,陈述着国之历史。

二楼是大礼堂和休息室。大礼堂是当年“庐山会议”的会场,现依然保持着1970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时的原貌。







庐山太平宫遗物--道士炼丹时用于观测星宿、测定时间的古天文仪器旋玑玉衡残件,生铁铸造,重达2000公斤。

院内苍松翠柏,林荫环抱,风景优美,空气清新。

毛泽东旧居,也称芦林一号别墅,建成于1961年。

1961年和1970年中共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在此工作、学习和休息,并多次主持召开了中共政治局工作会议。1985年庐山博物馆搬迁至此。

毛主席曾在此多次会晤邓小平、周恩来等领导人,商讨国家大事。





离开芦林一号别墅,奔芦林湖。

毛主席曾多次在芦林湖中畅游。


碑亭中还可欣赏到叶剑英、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作品。




如果您对我的游记感兴趣,欢迎阅读本人的其它游记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12265952_0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