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游记 |
今天虽然不再下雨,但天气仍然阴沉。我们再次来到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目前江西省正在举办促旅游活动,所有国家所属景区均实行票价减半政策,到4月底结束。而且,门票还实行"军人以及转业军人均免费"政策。看来江西省对待军人以及曾经的军人都很优厚,心中很暖。
游客中心小型广场的四周,放着正在花期的盆栽山茶花,漂亮无比。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枫树山蟠龙岗,占地83公顷,是集文化博览、陶瓷体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我们换票后进入古窑民俗博览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矮墙,整个墙都是用碎瓷片堆砌而成的,真不愧为古瓷窑的天下。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主要景点有历代古窑展示区,陶瓷民俗展示区,水岸前街创意休憩区三大景区。我们先来到的是景区水岸前街区域。

水岸前街,风景如画。无论哪里,有水才更有灵气。


水岸绿树成荫。

小桥也是用瓷片装饰过的。

我们走进紫禁书院。





走出书院,继续向前。绿树环绕、碧草青青的地方,看似随意“丢弃”的瓷器随处可见。



江泽民题词的“中国景德镇”假山石。



“瓷”无处不在。

来到“童宾”广场,广场上有“窑神童宾“的雕塑。童宾是明代万历年间景德镇的烧窑把桩师傅,在烧造御器大龙缸时悲壮献身,被后人奉为窑神。

从童宾广场开始,景区分为历代古窑展示区和陶瓷民俗展示区。



我们来到历代古窑展示区。




室内展出历代官窑陶瓷珍品,当然很多是复制品。
风火先师庙,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庙里供奉的是风火先师童宾。
我们来到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作坊,是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
小器作作坊,主要以生产小件器物、日用瓷为主,其中包括碗、盅、杯、碟等品种,胎质细腻,造型规整,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于世。制瓷作坊是我国古代陶瓷手工业劳动生产场所,俗称坯房。发展到明代已分工明确细致,据记载制瓷工艺有“过手七十二”之称。如今作坊里仍有师傅在作业,我想应该是表演成分更多吧。
我们看了印坯、利坯、挖足、施釉、拉坯、画坯等等烧制之前的制瓷全过程。
出了作坊来到成品区,江西省陶瓷美术大师袁宁霞女士正在做画。
展示架上的成品绘图全部出自袁宁霞之手,她本人和服务人员一直在积极推销。
这里是大件作作坊,产品以大、奇而得名,主要生产大盘、大瓶,大缸,之类的陈设瓷。其产品制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清代镇窑(简称"镇窑"),为我国传统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瓷窑。窑房是穿逗式木构架建筑。烧炼以松柴为燃料(故又称"柴窑"),火焰长而灰分少,不含有害物体,对于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等的釉面呈色效果良好。镇窑是迄今保存最完整,最具价值的古窑瓷窑。
院子里的摆设不无与瓷有关。


元代馒头窑,是景德镇宋元明时期使用的典型瓷窑之一,以窑形近似馒头而得名。有的馒头窑窑床的平面呈马蹄形,故又称马蹄形窑,烧成温度可高达一千三百度。元明馒头窑的营造技艺和烧成技艺达到了我国传统瓷业此类窑炉的最高水平。
环境静谧、优雅
明代葫芦窑,是景德镇葫芦形柴烧瓷窑的简称,为景德镇特有的瓷窑,兼备了宋元时期龙窑和馒头窑的优点,烧成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整个明代景德镇制瓷业发展和清代镇窑的形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狮子窑
我们来到粉定作(也叫1号作坊)处,目前用作成品陈列,说白了也是瓷器商店。
粉彩瓷是釉上装饰之一,是用氧化钴(珠明料)在瓷器上描述线条,勾勒物体轮廓,再用各种矿物质颜料为着色剂,用堆玻璃白打底,经800度左右高温烧制而成。粉彩瓷具有中国画风格,粉润柔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里面摆放的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瓷器,售价少则千元,多则几十万元。
聋哑人张文月老先生,是粉彩瓷的传承人,为景德镇制瓷工艺大师。陈佩斯、王刚等名人曾亲自拜访过张先生。
既然来到了瓷都,我们自然不能空手而归,买了两个张文月先生的瓷作品作为纪念,价格分别为6000元和3000元。老先生今天身体欠安,老先生的夫人(也是聋哑人)代替他拍照留念。
把东西放在店里,我们游览景区的第三部分,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
博物馆院内的竹林,郁郁苍苍,重重叠叠。
棕榈树郁郁葱葱。
瓷乐表演时间将到,我们来到瓷音水榭。瓷乐表演是用瓷盘为主要材料的新型民族打击乐器"瓷瓯",进行表演。
瓷乐团第一次在"99"昆明世博会上亮相,引起轰动。2000年,时任外交部部长的钱其琛同志听完瓷乐后,欣然题词"奇瓷神韵"。
瓷碑长廊
我们从陶瓷民俗博物馆出来,回到童宾广场,打电话让店家把我们买的瓷器送过来,送东西到雕像处,结束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的一日游。出了景区,导航到中国瓷园,那里是瓷器一条街,我们买了几个便宜的花瓶等,满意而归。

明天拿到快递后奔向九江市。
如果您对我的游记感兴趣,欢迎阅读本人的其它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