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游记 |
三孔通票140元,游览车票30元,我本人认为没有必要乘车。
曲阜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300米处,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 为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儒学的推崇,历史上曾有12位皇帝亲临曲阜致祭,并将孔门弟子和历代儒学大师172人配祀孔庙。
从游客中心步行约900米,不到10分钟便可到达孔庙。首先穿过为护卫孔庙而建的明故城。再穿过万仞宫墙
孔庙南北长13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占地14万平方米,九进院落,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0多间。曲阜孔庙与故宫、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面积之大、时间之久、气魄之雄伟、保存之完好,被古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之奇迹“唯一的孤例”。
孔庙的建筑群贯穿南北一条中轴线上,中路从金声玉振坊为孔庙的起点。“金声玉振”四字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坊顶上的四个独角兽名叫辟邪,俗称朝天吼。
“棂星门”三字为乾隆皇帝手书,古代帝王凡祭天先祭棂星,表示祭祀孔子的规格如同祭天一样,尊孔如尊天。太和元气坊,”太和元气”喻儒家思想为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之本。
至圣庙坊
圣时门,明永乐时为孔庙大门,雍正钦定“”“圣时门”,意为孔子适应于任何时代的圣人。
壁水桥,壁水因天子学宫之水“壅绕如壁”而得名,以象征教化不息。
弘道门,为明初时期孔庙的大门。
大中门,清乾隆时,高宗御书匾额。
洪武碑亭
奎文阁又名藏书楼,
是一座专门收藏历代帝王御赐书籍、墨迹的楼阁。三重飞檐、 四层斗拱,丹墙黄瓦,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
是一座仅次于大成殿的高大建筑。
这里有两颗奇特的树,合称“龙凤树”,也称“龙凤呈祥”。
“龙树”的树干从低到顶,长着一面整齐的波纹,好像盘龙欲飞,栩栩如生。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来孔庙参拜时,一时疲劳靠在此树休息。
“凤树”虽然已经干枯,但依然保持着傲人的姿态,陪伴着“龙树”。
十三碑亭,位于奎文阁和大成门之间的院落里。13座石碑外形相同而碑文内容不同俗称御碑亭。十三碑亭是历代帝王为修建孔庙、祭祀孔子所立的石碑而建,碑亭斗棋豪放、结构精妙,是孔庙现存最早的建筑。
大成门,因大成殿而得名,东西两掖门,左掖金声门,右掖玉振门,“金声”是击钟的声音,表示奏乐之始;“玉振”是击磬的声音,表示奏乐之终,以此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
杏坛,是一座十字结脊重檐方亭,四面悬山顶,黄瓦朱栏,雕梁画栋,相传是孔子讲学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
大成殿,为孔庙主体建筑,整个大殿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大成殿”牌匾为清雍正皇帝手书。
大成殿内悬挂清康熙皇帝手书“万世师表”等十余方牌匾。
大成殿殿前的10根石柱是用整块巨石透雕二龙戏珠,作升腾状,造型生动,工艺精湛,是石雕艺术中的珍品。
很幸运,我们正好赶上大成殿前举办的祭孔大典,当然是简化的仪式。祭孔大典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集乐、歌、舞、礼为一体,既能形象阐释孔子学说中“礼”的含意,又表达孔子“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
看完祭孔仪式后,又参观了寝殿和孔庙最北端的圣迹殿,之后返回。出孔庙大门步行约一百米即可到达孔府,路旁均为商摊。
刚庆幸在孔庙赶上了祭孔典礼,现在又遇到遗憾的事情,此时正赶上孔府大修,一些主要建筑都被遮挡住了。以至于没有欣赏到孔府大门处纪均手书的著名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自然看不到“富”、“章”是不是少了一点或是多了一点。也没有目睹二门门楣高悬的明代诗
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的"圣人之门"竖匾,便直接来到了重光门。
重光门,因额匾是明世宗朱厚熜御赐“恩赐重光”而得名。
门的四根圆柱下有石鼓夹抱,上面承托着彩绘的屋顶,前后各缀有四个倒垂的木雕贴金花蕾,故又称“垂花门”。在建筑工艺上很有研究价值。过重光门,来到正厅,即孔府大堂。这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方。大堂中央有一绘流云、八宝暖阁,正中的太师椅上,披铺一张斑瓓虎皮,椅前狭长高大的红漆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印盒、签筒。堂内两旁及后部陈列着正一品爵位的仪仗。
大堂之后有一通廊与二堂相连,两堂呈"工"字形。通廊里有一条大长红漆凳,称"阁老凳"。据传明代权臣严嵩被劾将要治罪时,曾到孔府来托其孙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说情,孔府主人未允。此凳系当年严阁老坐候之物。
二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大堂礼毕奉茶小憩之处。其中展有慈喜太后手书的"寿"字碑、"九桃图"、"
松鹤图"等。
公元1757,乾隆帝亲临孔府时,正值孔子第72代孙出生一年,第71代衍圣公孔昭焕上有高祖母,下有子女,孔府家族六世同堂,于是便欣然命笔为孔昭焕的高祖母黄氏题写下了这方“六代含饴”的匾额。因此,曲阜当地还流行一种说法:“嘴里不含块‘六代含饴糖’就不算进过孔府”的说法。孔府的内宅,有道墙把内宅门与外界相隔。门的西侧院墙嵌放石雕流水槽--石流,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能将水倒入石槽内隔墙流入内宅水池。
内宅照壁上有一副彩色壁画,称为“戒贪图”。图中貌似麒麟的动物就是传说中的“犭贪”,贪婪无比,吞日不成,终葬身大海。衍圣公以《戒贪图》作为家训,告诫子孙切不可贪婪纵欲。
西学,是衍圣公读书学习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有红萼轩、忠恕堂、花厅等,忠恕堂正在大修。
孔府前、后堂
孔府后花园,内置奇异铁矿石,故又名“铁山园”。其中有山、水、林、曲桥、花坞、水榭、喷泉,还有水中石岛、乘凉的花厅、敬花神的石坛、赏月的凉台等。
园内有树龄四百余年的自然生长的"五君子柏",一树五枝,中间生一株槐树,因此又名"五柏抱槐",因在“圣人之地”出现,所以被人们赋予了团结、和谐的生活理念。后花园另一奇景就是“阳光大道”。其实是后花园里的一幅西洋壁画,于明末清初由孔家一名画师完成。其视觉效果惊人:树随人走,山随人转,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画中的大路始终一直是朝向自己的,有种请你到上面走走的感觉。
后花园是游览孔府的最后一站,不用走回头路,从“阳光大道”壁画后面的小门出孔府,有提示线路牌。孔府距离孔林1.5公里,可步行可乘车。如果体力允许,可以步行,这样更能深入体会孔子文化。我和先生本想打出租车过去,但这里运营的电三轮车太多了,在“优人圣域”牌楼前等待着一排三轮车,见有游人走出来便快速过来拉客,他们的热情让人很难回绝,花5元钱价格很公道,我们只好乘三轮车去孔林。
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孔林占地3000多亩,坟冢10万余座。墓葬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我们乘坐三轮车到达“万古长春”牌楼处下车。牌楼为石质结构,六柱五间五楼,"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初建时所刻。石坊上雕有盘龙、舞凤、麒麟、骏马、斑鹿、团花、祥云等精美图案,气势宏伟。牌坊的东西两侧各有绿瓦方亭一座,亭内各立一大石碑,石碑均为明万历年间所立。东边石碑刻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十个大字,西面石碑刻有“阙里重修林庙碑”。两碑均甚高大,碑头有精雕花纹。
大约400米的孔林神道,两行苍松翠柏,如龙如虬,夹道而立。
孔林大门即至圣林坊,是孔林的第一道门。坊为木质结构,坊前的一对石狮子是明崇祯七年(1634年)雕刻的,至今已三百多年。
进孔林后可以选择乘坐观光车游览,票价为每人20元。我们选择步行。
沿直道往里走,两侧整齐排列着古树苍桧翠柏,两旁围以红墙,显得肃穆庄严。道路尽头为孔林二门,即至圣林门,是孔林的第二道门,当时为神道门。洙水桥坊,孔林内有洙水桥三座对称而设,中桥拱起如虹,前有"洙水桥"石坊,为明嘉靖二年(1523年)建,桥上"洙水桥"三字传为明代权臣严嵩所书。
我们走过孔子墓甬道,来到“子贡手植楷”的石碑处。孔子死后,众弟子守墓3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3年。相传子贡将一棵楷树苗栽于其师墓旁,后成大树。清康熙间遭雷火焚死,后人将枯干图象刻于石上。
孔子墓位于孔林中偏南地段,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书"宣圣墓"三个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砖砌花棂围墙等。视觉上石供桌正好遮挡住了石碑上“王”字下面的一横,这里有一个传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好好听听导游的讲解。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导游说这里“上有飞鸟但无乌鸦,下有走兽但无毒蛇”,真是神奇,大概是动物也敬畏圣人吧。
我们在孔子墓前虔诚一拜,为表尊重以及习俗,我们没有拍照。
走出孔林,距离游客服务中心约3.6公里,我们担心电三轮车的安全问题,所以决定打出租车,不料先上来一个三轮拉客的,好说歹说央求我们给她开个张,好吧,嘱咐司机慢点开安全第一后10元成交。
我到附近的大超市,想给亲友买两瓶特产酒,没想到这里最贵孔府家酒,每瓶才168元/500ml。
结束三孔的游览,回想起来,那宏伟的牌楼、精美的殿堂、威严的石碑以及丰富的文化珍藏等等,无不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处处让人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明天奔安徽蚌埠市拜访亲友。
如果您对我的游记感兴趣,欢迎阅读本人的其它游记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12265952_0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