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家专访  杨一展 这点距离刚刚好

(2015-10-20 18:24:11)
标签:

杂谈

●杨一展一直不想让自己背上偶像包袱,如果有人在大马路上撞见他穿踏着拖鞋、身穿T恤、骑着自行车自由闲逛,请不必诧异,因为这就是真正的他,于光环与包袱之间,保持着刚刚好的距离。入戏时他可以是任何角色,但出戏后只做自己,杨一展说这是身为演员的他呼吸的一个渠道,这样才能为下一个角色积蓄更充足的能量。

●多年前的一个偶然,杨一展走上了演员这条路,免不了进入新领域后的懵懵懂懂,也在一个个角色里边走边学,好在他有“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的信条,先力地做着自然派,再努力地接近演技派。如果问他在演员这条路上有没有特想达成的梦想?答案是肯定的,但对杨一展来说,梦想跟明天哪一个先来都一样好。

独家专访 <wbr> <wbr>杨一展 <wbr>这点距离刚刚好对,我是处女座
跟杨一展合作过[两个爸爸]的导演刘俊杰曾经用“一家人”来评价整个剧组,说两位主演杨一展和林佑威会经常约着剧中的“女儿”出来吃个饭,剧中的这种“父女”情延续到了戏外。对刘导的话,杨一展十分认同,曾经在国外学习多年的他,带回了偏西方化的工作习性,其中之一就是特别注重团队氛围。每到一个新剧组,他都试图跟每一个条线的工作人员处好关系,“我进到组里面,就希望跟所有的工作人员包括技术人员打成一片,这是一种凝聚力,我觉得特好,这是我拍戏以来的一种信念吧。因为我以前在国外待过,国外给我的氛围就是这样,大家并不是只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就好。如果大家因为一部戏合得来,成了朋友,是更难得的事情,但那要看运气。”

这种做法会让人误以为杨一展的性格就属于那种谁都聊得来的外向开朗型,其实不然。聊起自己的个性,杨一展一直强调这都是工作练出来的。曾经的他,属于“见到陌生人就往后躲的那一类”,现在的外放是因为职业的训练。他一很认同自己身上的处女座防御型特质,私下里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会经历一个旁人不易察觉的观察与试探过程。“撇开工作不说,我私底下就是这种性格,会在旁边默默观察,抓一个适当的点去融入进去,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对情况先做一定的了解。再做有把握的事。”

其实,之所以那么重视工作氛围,杨一展也有他自己的出发点——为了能跟对手演员对到戏。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倒有点像是未雨绸缪。原来,演戏经验还没那么丰富的时候,杨一展得知演员在正式开拍前的对戏时,很多时候不得不着空气演,其实这也是常理,不是每一个演员都有时间和耐心陪对方背词、对戏。但杨一展坚信好的工作氛围,可以帮助消除自己跟其他演员之间的隔阂,这样一来,请求对方跟自己对个戏就不是难事。“进组之后我都会主动跟人家去话,基本是从演员开始,我不希望有隔阂。听很多朋友说有时候你必须得跟空气演,如果是真的,我会替这部戏感到一点可惜,因为人的灵魂之窗是眼睛,演员看着人的眼睛演,跟看着空气演是不一样的。我的从业理念就是演戏就要看着对方,愿意去跟对方配戏,对方也能把信息传达给我。我也希望这种理念能够感染到大家。”

随着参演戏剧的类型越来越多,他也有机会跟着剧组到更多的地方去见识风土民情,表演时,他喜欢让自己的角色跟角色所处的环境建立联系,他相信这种无形的关联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诠释人物,凸显人物的特征。“我个人的优点好奇心很强,所以每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我会竭尽所能地快速了解当地的环境,当地人喜欢吃什么、穿什么,听什么歌,说什么方言,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我会大量地去吸收,如果可以让角色加分,我也会把这些放进去。演戏的时候,如果觉察到这个省份的方言或者知道当地有什么特别的腔调,表演时甚至说几句顺口溜或者脏话,都能带给角色一种特别的东西。”虽然杨一展一直在努力地适应各种新环境,但他始终不是一个能够快速适应的人,直到现在他还会被演员毫无规律的行程表给弄得晕头转向。“今天早上出了门才知道是星期天,因为一早出来,马路上不塞车,就知道可能是假日,塞车就知道肯定是上班时间,到现在我一直都还处于‘今天星期几’的这个状态,早上还在中国台湾,中午就到上海了。 (笑)”

独家专访 <wbr> <wbr>杨一展 <wbr>这点距离刚刚好出戏·呼吸·再入戏
杨一展一直坚持做有把握的事,但在表演上还是渴望着更多的尝试与挑战。他很坦诚地说自己最初选择拍戏是因为当时“需要钱”,但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在他投入到第一个角色中的那一刻,演戏就不单单是一份谋生的工作。回想起自己演过的大大小小的角色,仔细思考后的杨一展认真地说,让他对演戏有了巨大改观的,还是[光阴的故事]。“[光阴的故事]真的是让自己在演技上有所发挥的一部作品,特别是整个连续的拍摄过程下来:从自己对角色的位,到剧情中的起承转合,再到故事结束,这一完整的过程。[光阴的故事]之前,我接的角色都算是‘半吊子’,是没有办法让我‘从一而终’的,他们比较像是插曲型的人物。但[光阴的故事]里陶复邦这个人物他更立体、更完整一些,也让自己更容易投入一些。”

而[两个爸爸],也第一次让他思考起一部影视作品跟社会的关联。“[两个爸爸]里面的角色,带给人的观感是很有正面意义的,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最基本的家庭还有家长对孩子的付出和爱,是市井小民都能感受到的东西。我们在拍摄的过程中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老是有在吃饭的场景,其实人不都是这样吗,也都是在吃饭。要说故事上的变化,戏里面是有的,但我们想表达的就是人就是需要吃喝拉撒、有情感的动物,我们就是想通过电视剧的呈现方式,传达一些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教育问题,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问题。”对角色的投入或者说入戏,对杨一展来说也是一件有些头疼的事,到现在他都害怕接到经常处于负面情绪的角色,因为这对他来说,出戏会是个很大的难题。“其实我害怕的是接到那些有忧郁面的角色,那是我觉得蛮恐怖的,演开心的戏份我觉得比较好处理,到了忧郁这个层面,我个人来说是比较难处理的。我们演员比较特殊的地方,是比普通人更努力地去记忆生活中所发生的喜怒哀乐,像‘哀’这一部分,一般人是不会想记住的,但演员就必须要去记,可能下次在演哪个角色,发生类似的事情的时候,你要从你的记忆库里去把它挖出来,一般人是不会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的,我们的先天能力是观察,观察对象甚至包括吃的东西,比如说一道虾是怎么从虾米变化来的,这些都是我们演员要观察、注意的点。”

锻炼加音乐,是杨一展经常会用到的出戏方法,其次,就是戏外坚持只做自己。“戏外我常常是处于不自信的状态,因为在公司的时候,身边的工作人员老是提醒我说,私下里穿着什么的也要有公众人物的样子,穿着不要太随便,出去之前先想一想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后来我还跟他们认真地沟通了,说‘就让我穿着拖鞋背心吧’,我在市区经常这样骑着脚踏车、摩托车乱晃的(笑)。 这些都是我能够呼吸的元素,如果没有这些的话,我很怕我下次接到角色之后,表达不出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