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葫芦岛地域特色文化名片

(2012-05-30 20:02:06)
标签:

杂谈

    葫芦岛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沙锅屯古人类洞穴遗址,具有典型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特征。葫芦岛地处辽西走廊,重要的地理位置成就了葫芦岛多民族聚集的地域特点。悠久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这里不仅遗存大量的文物古迹,也世代相传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来源于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实践,世代相承,以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形式,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明。
  葫芦岛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叉地,文化是开放的、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包罗万象。很多项目体现了满、汉及其他民族的特性,也有的项目体现了多民族融合的共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民间文化受到很大冲击,很多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着濒危、消失、后继乏人的态势。
  在倡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工作。
  从2006年开始,市财政划拨经费,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通过建立名录,组织活动,加大宣传,使一些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得到了有效保护。目前我市已有辽西太平鼓等5个项目进入省级名录,三节板等11个项目进入市级名录,大寨剪纸等23个项目进入县级名录。王成德等3人被公布为省级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常桂芝等2人被省文化厅授予民间艺术家称号,王景新等10人被授予优秀民间艺人称号。绥中、连山分别建立了太平鼓、霸王鞭传承与保护基地。在文化广场及民俗文化节上,充分展示展演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辽西太平鼓作为广泛传承的优秀民间舞蹈,2010年被选调到上海世博会进行了展示展演,今年2月又参加了“关东风情宝岛行”辽宁活动周民间文化展示展演活动,有力地宣传了葫芦岛,树立了葫芦岛良好的文化形象。
  2007年起有关部门历时三年时间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不断挖掘新的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征集到一千余条项目线索。这次系统全面的普查,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铺垫了可持续之路。
  普查统计数字显示,有155个新项目被发现,划分成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杂技、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消费习俗、人生礼俗、民间信仰、游艺与竞技、传统医药等13大资源类别,重点普查了其中98个项目。项目普查过程中全市形成文字资料22万字,拍摄照片1800张,制作影像和录音资料40小时,收集实物157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和实物档案。普查数据全部录入电脑专用软件系统,编撰文字资料普查成果汇编1种1000余册。
  建昌县普查出27个新项目,包括故事、传说,唢呐、二胡、板胡、歌曲、二人转、大风柳、灯会秧歌,评剧、驴皮影,大鼓、相声、数来宝,魔术、飞车走壁、刺绣、剪纸、壁画、烙画、铁瓦匠、根雕、豆腐匠、中医药等等多种技艺。
  绥中县重点普查的项目有6项:辽西太平鼓、前卫的民间舞蹈霸王鞭、秋子沟老辈秧歌(鞑子秧歌)、永安王淑云等人的剪纸、荒地镇王氏家传鼓乐、塔山屯盘会秧歌,其中“辽西太平鼓”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舞蹈“霸王鞭”已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秋子沟的“老辈秧歌”已被县政府列为重点抢救项目。
  兴城普查的项目有25项:满族大秧歌、唢呐、剪纸、纺织印染、烧造、人物绘画、东北大鼓、莲花落、太平鼓、霸王鞭、傀儡戏、葬礼、正骨柔学、烧伤疮伤、民间故事、饮食、室内游艺等,其中兴城满族大秧歌、全羊席已分别列入省、市级首批名录项目。
  连山区经普查19个项目被推出,连山太平鼓、连山霸王鞭、高桥小菜传统酿造工艺、虹螺岘干豆腐、连山皮影戏、三节板等6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山传统手工剪纸、连山鼓乐、高桥陈醋等9个项目被列入区级非遗名录。
  龙港区普查出14个项目,有龙港剪纸、辽代木版画、祖传秘方、陶补、民间故事等,其中龙港剪纸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票区普查出7个项目成果,孟庆杰针绣、杨氏布老虎、周景元民间鼓乐为其中代表作品。同时对张玉福老人棺材脸剪匠、杨宝珍传统东北大秧歌和大红砬子刘玉芬地方戏等进行了调查。
  目前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比较好的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民间美术。
  民间音乐大多是民间鼓乐,在葫芦岛全市均有分布,其中建昌是鼓乐大县,建昌鼓乐可分为三大派系,东岭下、南岭下和南岭上。由于区域的不同,无论从曲牌子还是演奏形式,都有不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角度来看,建昌鼓乐越来越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随之而来。现在农村的文化广场越来越多了,群众自发演出,年轻人学习唢呐的人多了,全县会吹唢呐的有一百多人。此外,连山鼓乐、兴城鼓乐、绥中王氏家传鼓乐都很有市场。辽西太平鼓和连山霸王鞭同属民间舞蹈,已分别建立培训保护基地。民间美术如龙港剪纸、连山剪纸、兴城大寨剪纸、绥中永安剪纸都有较好的传承。
  在我市,比较有价值的资源项目很多,如辽西太平鼓、兴城满族秧歌、建昌大鼓、建昌鼓乐、建昌灯会已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绥中霸王鞭、连山霸王鞭、龙港剪纸、高桥小菜、虹螺岘靠山屯干豆腐、连山太平鼓、连山皮影、连山三节板、兴城全羊席已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还有一些项目具有较高的价值,戏曲门类如建昌老大杖子王清江、王清华兄弟皮影,不仅常年坚持演出,兄弟二人还经常被河北和凌源请去参加大型演出和比赛,名声显赫。他们的皮影是从河北青龙传承来的,所以演出风格接近河北唐山。民间舞蹈门类如绥中的盘会秧歌,角色丰富古朴,有背阁、抬阁,堪称一绝;绥中明水的老辈秧歌,秧歌角色是根据民间传说《曹家将》演化来的,很有特色。1985年,搞民间三套集成时,省民俗专家柯平、李日辉曾带人制作专题片。建昌和尚房子“大凤绺”秧歌,流传于建昌南岭下一代,是从河北天津传入的,表演成四路纵队,角色有四鼓、四棒、四锣、四翁。表演中的清唱“大凤绺”属满族秧歌,内容丰富,独具魅力。民间手工艺门类如兴城药王乡冯屯村大纬子沟屯的花丝线,代表性传承人叫董凤学。从养蚕开始,作茧、缫丝、隔线、染色、出售,能操作所有程序,在北方很少见。龙港区葫芦山庄的周玉坤掌握编织炕席、酱斗篷、茓子等技艺。龙港西街道的鲍贵洲“古陶瓷修补还原”技术,令人称奇。
  目前,我市列入省级、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16项,其中省级5项,分别为辽西太平鼓、兴城满族秧歌、建昌大鼓、建昌鼓乐、建昌灯会。市级11项,分别为连山霸王鞭、绥中霸王鞭、连山太平鼓、
  这些已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均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葫芦岛日报20110807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