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股票市场可以说是靠天吃饭的“好年”,从年初的1161点一口气涨到现在的1548点,上周最高摸到了1695点,涨幅高达46%。基金公司又过上了好日子,开放式基金(特指股票型和配置型)纷纷拿出了漂亮的业绩,最好的基金今年以来的回报达到了80%,并吸引了大量新基民的加入,从这一段时间动辄上百亿的IPO规模就可看出场面有多火爆。
但这份成绩单是要好好分析一下的,是什么促成了各基金的高成长?是不是所有的基金经理一夜之间都成了投资高手?投资者的态度也由去年前的怀疑甚至于漫骂而转变为盲目崇拜。但是否有部分基金经理在浑水摸鱼、或者说是在乘顺风车呢?
先分析一下基金业绩为什么好。今年股市的上涨,利益于股改的顺利进行,股民信心的恢复,新入市资金的推动——看一下前几天媒体热衷于报道每天有几万个新开帐户就明白了。但正所谓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也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最近的大幅度调整和振荡,让很多新入市的股民和基民们心狂跳不止!基金经理,我想也不例外,看看上周回报有多少只基金是-7%以上的,而这就是我平常不厌其烦地强调但很多个人投资者就是不注意或不重视的“风险”。的确,这两个星期,想赚钱难,想很容易地赚钱就更难了。
应该注意到,有一部分基金是搭上了好的市场环境、有色金属疯狂、股改对价的快车而浑水摸鱼,现在看起来这几趟快车都在减速;而对基金经理的专业投资能力的考察可以正式开始了,是否有专业的研究团队支持(并且是长期的)、是不有一流的资产配置能力、是否有正确的投资流程管理、是否有严谨的风险控制能力等等因素,决定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面基金高回报业绩能否持续。
还有很多基金经理以及私募基金在唱多后市,而且是极为看好后市,称之为“投资的黄金时期”。不容否认,如果说这一轮是几年的大牛市的开端,那么后面可以炒作的题材多的是,这很难预测姑且按下不提。但只要这个调整的时间稍微拉长一点,热点轮换地再复杂一点,K线走势再怪异一点,那么很多基金就会露出马脚,真象马上就要大白,投资者应该注意看,可以作为日后调整基金组合的依据。
引用最近流行的巴菲特那句话,只有当潮水退却了,才能看出谁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