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雷马克效应

(2009-01-12 15:13:27)
标签:

育儿

刚刚看到这个“普雷马克原理”,感觉特别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家长,就转发一下。

 

普雷马克(D·Premack,1965)提出——普雷马克原理。即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普雷马克原理也被叫做“奶奶的规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

当我们运用普雷马克原理时,要注意三点:

 

第一,必须是先有行为,后有强化,这种前后关系不容颠倒。比如,小明从小就喜欢看电视,上学后依然如此。但家长有一项规定,必须做完功课,才可以看,若功课没有做完或做得不够认真,则禁止开电视。有几次小明没有做完功课就想打开电视看六点钟的动画片,都被妈妈严格禁止了。结果,直到小学毕业,小明均能遵守这项规定,总是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作业,而他喜欢的电视节目也都观赏了。小明的妈妈做得很好。有的家长常常误用,允许孩子先看电视,然后做作业,完全是本末倒置。

 

第二,必须使学生在主观上认识到强化与他的学习行为之间的依随关系,如果在学生心目中没有把强化与良好的学习行为联系起来,强化对他的学习并不起作用。比如,有的学生为了看电视,草草地做完作业,就要看电视,如果家长允许看,则是对他做作业草率、不认真这一不良行为的强化。因此,家长必须使儿童意识到,允许他看电视是对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一种奖励,而不是随便怎样他想看就可以看的。

 

第三,必须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化相对不喜欢的活动,而不能相反。比如,家长可能觉得弹钢琴要比练毛笔字有趣得多,因此告诉孩子说:“你放学后先写一百个毛笔字,然后我允许你弹一小时钢琴。”家长心想这回孩子该好好练字了,可孩子根本不买帐,因为他宁愿多写毛笔字,也不愿弹钢琴。可见,教师和家长在选择强化物时,必须了解与所要强化的学习行为相比,儿童更喜欢什么,并把后者做为强化物,方能有效。

 

例1在视唱练耳课上,孩子们想弹一首流行歌曲,对枯燥、单调的音节练习缺乏热情。当老师领着大家练过几遍之后,有的学生不耐烦了,抗议说:“行了,别再练了!”这时,教师说:“大家如果能一遍准确地弹好这一小节,我们就弹一首流行歌曲。”同学们齐呼:“好,我们练!”这位聪明的老师就是在运用普雷马克原理。

 

例2峰峰已经是初一的学生了,可是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习不用功、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挑食——爱吃肉不爱吃蔬菜、练小提琴不能持之以恒、作息时间不恰当等等。这些问题令大家非常苦恼,但是妈妈发现峰峰也有自己的爱好,他喜欢玩游戏、上网、踢球、看动画片、喝饮料。于是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列出了下面的这个清单,并将它贴到靠峰峰写字台的墙上,这样他就可以时常受到提醒:

首先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然后可以:玩游戏;

首先完成:打扫自己的房间,然后可以:出去踢球;

首先完成:洗自己的袜子,然后可以:看动画片;

首先完成:吃蔬菜,然后可以:喝饮料;

首先完成:练习20分钟的小提琴,然后可以:出去玩:

首先完成:早睡早起,然后可以:周末去游乐场;

首先完成:期中考试取得好成绩,然后可以:买电脑:

首先完成: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然后可以:上网。

    当然,在旁边还有一张时间表。

    峰峰的表现是:第一周完成得比原来好一些,但也有完不成的情况;第二周比第一周要好… …到了期末考试时,就已经做得不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年夜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