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次心理干预 我保住患者的一条腿

(2008-06-28 15:16:21)
标签:

杂谈

    用自己真诚的手握住对方的手,用自己的笑容唤醒那被悲伤笼罩的心。

  金秋,我省赴四川大地震灾区医疗队中的一名普通的白衣战士,在奔赴地震灾区工作的日子里,她和队友们一起为灾区的同胞抚平内心的伤痕。

  人物:金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理科医生

  年龄:30岁

  采访时间:6月5日 9:10

  我听到有人说,活着就内疚

  从四川回来以后有人问我,地震之后人的情感是不是特别复杂?经过这样一场灾难的洗礼,人的心灵是不是特别的纯净或者深沉?

  亲历过灾区之后,我觉得经过这次地震后人们心理确实非常复杂,但也有些共同特点。比如:悲伤失落无助,比如坚强。如果问还有什么,大家很少提到的,就是内疚自责和歉意,这些是很共性的东西。可能无助和坚强很好理解,怎么会有内疚的情感呢?我带着疑问,慢慢地接近着这些受伤的心灵。

  这次随医疗队去四川,我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见到了一个家里也受了灾的志愿者。聊天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能来当志愿者,他说了一句让我很意外的话,“别人死了,我活着,就内疚。”

  我不明白了,在我们看来,像他这样本来自己家里都遭受灾难,还能站出来无偿帮助别人,是相当伟大的,怎么会内疚呢?再看他说话时的样子很坦诚,眼神中没有丝毫掩盖和修饰。在后来,一个17岁的患者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地震之后人们内疚的情感。

  倾听17岁患者内心的痛苦秘密

  患者档案

  姓名:小建 北川县陈家坝村人

  年龄:17岁

  症状:右腿受了挤压伤,不说话不哭泣,不吃不喝,不配合治疗

  

  在绵阳市人民医院,要给一名患者做截肢手术的医生把我拉到患者的病床边。患者的名字叫小建,医生介绍说在地震后,他压在废墟里被埋两天多,右腿受了挤压伤,目前正在减压治疗。目前比较严重的是他不说话,不哭,也没有表情,不睡觉也不吃饭,治疗也不配合,再这样下去,右腿必然要截肢了。

  他才17岁,就这么失去右腿,实在太可惜了。大家试图接近他,可是总觉得他冷漠,眼神不对。

  帮助小建这样的患者,是我们心理医生的职责。我尝试着接近他,倾听他埋在心里的秘密。

  小建家在北川县陈家坝村,父母都是农民,还有个弟弟在上小学五年级。地震的时候他刚好在一座三层楼上,就听到脚下“轰”的一声楼摇晃了一下,他立刻反应出来是地震了,赶快往楼下跑。

  此时他所处的楼层走廊里挤满了人。有的人慌忙跳楼,有的不跑了干脆就躲在墙角,小建刚跑到楼梯口,整个楼就塌了。

  等到灰尘散去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腰以下都埋在砖头、水泥块中。几根没倒的房梁支撑零碎的楼板,把这狭小的空间围成了一个洞,在这个洞里和他埋在一起的还有其他几个人,他们大声地喊救命,没有人回应。

  等到喊累了安静下来,四周恢复了死一样的静寂。

  小建开始用力敲石头,这个办法很奏效,不久后终于外面有当地人听到声音围过来,努力地用手挖他们头顶的瓦砾。第一天只挖了一个小洞,第二天又来了一群人,从洞口进来清除了小建身上大部分的石头,但是他的右腿被一大块钢筋水泥压得死死的,天又渐渐地黑了。

  因为救援的人们没有设备,小建只能在瓦砾里煎熬了又一个夜晚。夜里,在倒塌的楼板围成的洞里,充斥着恐惧的味道,上面遇难者的血顺着楼板缝流到他的脸上,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活着。

  活着!一定要活着!小建使尽全身力气用了整个晚上,终于把自己右腿挖了出来。这时候,和他一同被埋的人有两个还活着,他们看见小建能出去了,就求他弄点水回来。小建拖着受伤的右腿爬出洞,找到半瓶矿泉水,给他们两个喝了。

  前一晚上的大雨把他的衣服浇得湿透了,他向那两个被埋的人借打火机,想要烤烤。其中一个心烦气躁的人让他再去找水,用水来交换打火机。

  于是他又拖着流血的腿,爬出很远,找了将近两个小时,才找到了半瓶啤酒拿回去。可那个人根本没有打火机,只是大声让他快把水拿来。小建气急了,在他们面前,一口气把啤酒全喝了……

  我对他实施的一次心理干预

  小建告诉我说,刚开始他也很想救那两个人,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实在太难了,他在描述这段情节的过程中重复用着“无能为力”这个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求生的力量让小建离开洞口后又花了3个小时才拖着右腿爬出了那片倒塌的楼,身后留下长长的一道血痕。最后他终于在一名村干部的帮助下,被送到了绵阳市人民医院。小建用最难以琢磨的声音说,“后来,救援队挖出了那两个人的尸体……”

  应该说,他的这段经历对一个人来说确实是很可怕的,藏在他心里的情绪也一定有好多种。很多人以为帮助别人需要说一些话来安慰,但作为一名心理医生,我知道这并不恰当。一般来看,此刻对他们来说真正有效的,是真心的倾听及陪伴。

  小建:我很害怕,我再也不想回去,房子倒下来,死了很多人……

  金秋:(坐在他旁边)别怕,没关系,你在这里很安全,我在这儿陪着你……

  小建:真的太可怕,我从洞里爬出来才知道,整个县城都塌了,我看到尸体全都压在一起,我不想那样死……

  金秋:(安静地)你慢慢说,我在这里听你说……

  小建:真的太可怕了,我已经五天没好好睡觉了,一闭眼就看到房子倒下来,我害怕被活活压死,我不敢睡!我很怕……(哭泣)

  我安静地拿出纸巾给他,一语不发在一旁继续倾听。

  小建哭了5分钟,情绪慢慢有所缓和。

  金秋:(安静地拿着一杯温水)想不想喝点水?

  小建:(点点头接过水)真的很可怕,你知道,我很痛苦……

  金秋:(又安静地陪伴倾听大约10分钟)你说吧,我很理解你……

  当时的小建已经显得十分疲倦。

  金秋:你可以暂时吃一点药,让自己好好睡一觉,不然看到你那么辛苦,我也很难过。我认识你的外科医生,他很关心你,他很努力地想保住你的腿,我让他来看看你,我们听他的话,好好治疗好吗?

  小建点点头。

  这是我对小建进行的第一次心理干预,我尽力让他建立安全感,在得到了他的信任后,他向我很详细地讲述了地震两天后的经历,他的眼泪让他的情感得以宣泄。

  第二次去看望小建,我和他一起分析处理了对那两个遇难的人内疚和自责,还有他的腿伤的治疗,以及他心里对未来生活的悲观。其后,我更多让他向前看,看到未来的希望。我尽力安抚着他受伤的心灵,直到我离开绵阳的前一天,我亲自送他上救护车去火车站转到武汉接受继续救治。

  由于这次成功的心理干预,他及时接受了腿伤的治疗,最终右腿得以保全,和他挥手告别时,我终于看到了他脸上绽放出了一丝笑容。

 

  连线

  我想买个帐篷给妻子送去

  人物:纪永博 建筑设计师 金秋医生的爱人

  年龄:30岁

  时间:6月5日14:00

  

  阿阳:纪永博你好,你妻子说她去四川抗震救灾的这些天,你瘦了整整7斤。

  纪永博:(笑)是瘦了,有些担心她,因为那边的余震比较多,她刚到的那几天还没有固定的住所,我怕她有危险。其实我当时就特别想买个帐篷给她送过去,但是我最后没有那么做,因为一个是交通不方便,还有我怕自己去了帮不上什么忙,还让她工作分心。

  阿阳:你在后方都做了些什么?

  纪永博:每天都通电话,金秋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他们也很关心金秋在灾区的救援工作。我们都是热血青年,我也很想去四川那边为灾区同胞做点什么,这次我没有机会,只能在后方捐款捐物,妻子能去,是我们全家人的光荣。

    我们生死不离

  “别怕,我在这里,在这里陪你!”这是一个心理医生对患者的郑重承诺,也是我们辽宁人对灾区同胞的誓言。

  今天,我们记录了我省抗震救灾医疗队一位心理医生在灾区工作中的一个病历,应该说,在金秋医生10天里救治过的近百个灾区患者当中,这是极平常的一个。灾区同胞因此得以保持了健全的身体,最重要的是,金秋医生的付出,让这位17岁的患者重建起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在对金秋进行采访的时候,金秋几次提到,在灾区,受灾的群众其实内心里被好多种情绪所左右,除了我们能想象到的悲伤、勇敢、遗憾,还会有内疚这样的情绪产生,心理医生奔赴灾区前线参与救治,用专业的心理干预方式,会使他们真正地从内心的复杂感情中解脱出来,看到明天的希望。

  到今天,据汶川地震那个可怕的瞬间已经过去四周了,我省的白衣战士仍在为灾区的伤员不知疲惫地工作着,履行着医者的承诺和生死不离的约定。

  他们是忙碌的辛苦的,但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在此,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同时也为这些可爱的白衣战士家人的付出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