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记 [2008年05月22日]

(2008-05-22 09:37:01)
标签:

杂谈

            日记 <wbr>[2008年05月22日] 
和你在一起 阿阳连线抗震救灾人员及家属

  10岁女孩的灿烂笑容

  连线时间:5月19日14时40分

  连线人物:肖颖(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外一病房护士)

  在四川地震灾区,活跃着一支肩负全辽宁人重托的白衣战士。

  他们身着带有“辽宁省赴四川抗震救灾医疗队”字样的服装,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为废墟中的受难同胞燃起熊熊的生命之火。

  肖颖就是我省第一批派往四川抗震救灾医疗队中的一位,她虽然只是一名医院的护士,一名最普普通通的白衣天使,也有着让人肃然起敬的职业经历: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肖颖就曾前往辽宁备战抗击非典的战场最前线,和她的同伴们一起守卫着人民群众的生命线。

  5月19日,四川汶川地震灾情发生第七天即第168小时后,阿阳电话连线到了正在四川绵阳市人民医院参与救灾的护士肖颖。

  阿阳:肖颖你好,首先我要代表所有的家乡人对你们的工作表示敬意,据我了解你们从15日凌晨抵达绵阳市,到现在一直在紧张救治受灾群众非常辛苦,今天是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刚刚我们为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你们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肖颖:你好,这次抗震救灾我能代表家乡人民来到四川灾区参与救援,能够用自己的所学为灾区的同胞减轻痛苦是我的光荣!十几分钟之前,我们全体医疗队成员也集合在一起,向地震遇难者默哀三分钟,我看到身边好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阿阳:在抗灾前线,你能感受到的眼泪多一些,还是感动和力量多一些?

  肖颖:其实我们在医院里看到悲伤的眼泪很少,尽管医院里到处都是患者,但是他们都很乐观。

  让我感受最多的是感动!现在我所在的绵阳市秩序井然,食品衣物和饮用水都比较充裕,因为我们辽宁医疗队穿着统一的制服印着辽宁的字样,很容易辨认,所以当地群众对我们特别友好,我们在街上过斑马线,就算遇上红灯,那些机动车也主动让我们先行,他们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感激。

  让我感动的还有当地受灾群众的自救精神,在绵阳市人民医院,我看到不但医护人员都坚守岗位,而且他们的家属也都纷纷来到医院里,帮忙照顾那些在地震中与亲人失散的孩子还有孤儿,地震后,所有人都好像变成了一家人,不分彼此。

  阿阳:我们都很关心灾区的这些孩子们,他们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肖颖:其实现在所有人都非常关注震后孩子们的状况。在我负责的外一科,就收治了一名从北川救出来的女孩,她的腿部和脸部在地震时擦伤,这几天我一直陪伴她。

  这个女孩10岁,和我的儿子差不多大,上小学四年级,她的亲人暂时还没有消息。因为外界援助的都是外衣,我就给她拿来内衣裤,给她洗了澡,当她是自己的孩子那样照顾。记得我看到她刚被送来时的样子,特别想哭,可是她却一直笑着,她灿烂的笑容让我特别感动,让我知道我们是有能力来笑对灾难的。

  阿阳:能描述一下你几天来的工作吗?

  肖颖:是这样,地震已经过去了7天,周边地区临时接受救治的伤者这两天正不断转入正规医院救治,我们的工作也更加繁重。

  就拿今天来说,一上午我一个人整整为80个患者逐一排查、换药、输液,做记录,一直在不停地奔跑。当地老年人的方言口音特别重,再加上受伤的原因,和我们沟通不顺畅,但只要是看到我们朝他们走过来换药清创,都特别配合。

  一个真实的情况是,当地受灾群众都特别感激政府,一提到这场地震灾难,他们不是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伤,而一定是热泪盈眶地对政府和全国人民表达出最真诚的感激之情。

  阿阳:作为全辽宁省人民支援灾区的代表,你和你的队友们用行动向灾区同胞送去了辽宁人民的一片情谊,希望你们也能注意安全,为灾区带去我们辽宁人民最有力的援助。

  肖颖:谢谢家乡人的关心,现在危险确实还随时存在,我们不久前刚刚经历了一场6级余震,不过几天来我们都习惯了,经常在短暂的睡梦中被人拽起来躲避余震。

  不过也请你转告家乡人民,我们在接到上级命令前往地震灾区的那一刻起,已经成为了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我们也不知道下一刻会被立即派往哪个重灾区参与救治工作,但是请相信,医疗队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安全回家。

  阿阳:请向奋战在灾区的辽宁医疗队成员带去我们的问候,也希望你们随时和后方保持联络,别忘了给家人报平安。

  肖颖:好的,我也要去工作了,我的母亲和孩子还不知道我来四川支援灾区了,上次我去参与抗击非典就和儿子说了,结果儿子开始还没事儿,但是后来还是担心地哭了,所以再有这样的任务我怕家里担心一直瞒着他们。我丈夫正在葫芦岛工作,我到灾区后已经没有时间和他通电话了……

  肖颖丈夫:我对妻子很钦佩

  阿阳:刘彦博你好,我刚刚与你的妻子通过电话,她正在四川绵阳参与抗震救灾,形容一下你此时的心情好吗?

  刘彦博:既支持又担心,她是在临上飞机前才给我打电话告诉我这个情况的。不过我不怪她,我们都是事业型的,其实在心里我对妻子很钦佩,从抗击非典到这次抗震救灾,她一直都冲在最前线。

  阿阳:你作为一名白衣战士的家属,我们也要对你致以一份敬意,其实通过这么多次和自然灾害的抗争行动,我们能看到做白衣天使的家属也很不易。

  刘彦博:其实没什么,每个医护人员都很辛苦,我们和别的医护人员的家庭一样,没什么特别的。国家有灾,匹夫有责,希望她能在灾区安心工作,希望灾区人民坚强起来,相信我们可以共渡难关。

  如果需要倾诉,请第一个想到阿阳。这里是(024)86211718华商晨报情感倾诉热线。

  接听热线时间:周一至周四9:00~17:30 周五至周日9:00~16:00

  通信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1号华商晨报社文化娱乐部“情感倾诉”版收 邮编:110032

  (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

  你赴川赈灾 我做奥运保卫

  连线时间:5月19日

  连线人物:董延伟(沈阳市消防支队法库大队教导员)

  李 宁(董延伟妻子,辽宁省消防总队消防员)

  “我希望爸爸能平安地回来。”

  本报《学生文园》栏目近日接到一位叫董泽绪的小学生寄来的作文。在文中阿阳了解到董泽绪的父亲是正在四川抗灾的消防员。随后阿阳电话联系到董泽绪的父母,了解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丈夫董延伟和妻子李宁都是消防官兵。5月15日,董延伟赴四川参加救援,而李宁也即将赴大连参加奥运会保卫工作。

  李宁在辽宁省消防总队工作,丈夫董延伟在沈阳市消防支队法库大队任教导员,平时两人一周只能见一次面,有任务两三个月不见面也是常事。

  上周四(15日)上午,李宁接到丈夫董延伟的电话,“我要去四川抗震救灾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家终于有人可以赴灾区做点贡献了,”李宁回忆说,“这对于我来说也算不上突然,因为都已经走三批了,我们都盼着能有去灾区救援的机会。”

  其实当时李宁与丈夫董延伟已经有一个月没见面了。李宁告诉阿阳,当时队里所有人都非常忙,李宁和其他后勤工作人员负责准备物资,包括药品、食品以及救灾人员用的手套、口罩等,董延伟与其他要出发的官兵不仅要忙着了解部署的任务,而且还要把物资装车,因此,李宁和丈夫偶尔打个照面也来不及说话。

  直到队伍要出发了,董延伟才向妻子说了句,“我走了”。

  而忙得不可开交的李宁只回答一个字———“好”。

  李宁对阿阳说,丈夫走后就给她来过一次电话,告诉她已经到达了,此后两人就再没联系过。对于丈夫的状况,李宁更多的是从电视上了解的。

  由于两人平时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所以就把李宁父母接过来一起居住。那天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中央电视台赈灾晚会时,儿子董泽绪问妈妈,“爸爸到那边救多少人了?”

  没等李宁回答,李宁的父母已经是泪流满面了,他们流着泪让女儿李宁告诉女婿董延伟,一定要注意安全。

  “可能因为我们都是同行,我比别人更理解他的工作,所以我会更坚强些。”李宁说。所以李宁一直也没给董延伟打电话,怕他分心。

  不过董延伟在通化居住的父母却至今仍不知道儿子去灾区参加救援工作的事儿,怕他们担心,夫妻俩对两位老人一直瞒着。

  阿阳随即连线远在四川救援的董延伟,了解他们在那边的情况。

  董延伟告诉记者,他们的四辆越野车满载着医药物资和食品于15日23时出发,一路上两个人换着开,几乎没有停过,经过近两天的时间,17日18点到达青川县与部队会合。

  “我们卸下物资,马上投入到救援突击队,”董延伟说,“现在救援已经进入到各乡、镇、村,时常看到有石头滚落下来,但我们的心中没有任何畏惧,脑子里就是一个念头———救人。”

  阿阳问他是否惦念家人,这位东北汉子笑了笑说,“当然想啊,不过白天几乎从来没有休息时间,有时好不容易能歇一会儿躺在帐篷里就睡下了,根本没有时间给孩子打电话,而且我也不想告诉家人我在这边的情况,怕他们担心。”

  也许董延伟还不知道,他的妻子李宁就要去大连投入到奥运会的保卫工作了。而思念他的儿子,在信里这样写着,“我的爸爸一定会出色地完成任务,平安地回到我身边。”

  大爱无疆

  董延伟、肖颖只是此次赴川抗灾千万官兵、医务人员中的普通一员,他们冒着不断余震的危险,带着辽宁人民沉甸甸的心意和嘱托,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灾区。

  我们的白衣天使们抛下自己的家人,用自己的胸膛前往灾区温暖那些素不相识的患者和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通过电话几次和肖颖联络时,依稀可以听到电话那头嘈杂的声音,那一定是肖颖的80个患者,虽然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里没有哭声,就像肖颖所说的,在被灾难撼动过的土地上,能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没有绝望,都是劫后重生的希望。

  李宁也告诉阿阳,儿子出生后一滴奶水都没吃到,刚出月子她就上班了,孩子交给老人照顾。也许有人会想,这样的母亲是不是太残忍了?但当工作和孩子让她作出选择时,她选择了工作,因为有更多的人需要她,这种平凡中的伟大让我们惊叹。

  正是这无数个平凡的家庭,让灾区等待救援的灾民多了一线生机。正是那洁白的颜色凝聚成最坚实的盾牌,让灾难都望而却步。

  大爱无疆,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勇士们,我们向你们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