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偷来的儿子 用宽容唤醒母爱

(2007-08-01 16:36:41)

  他从没读过书,但他深谙知恩图报;他5岁被养母偷走,吃尽苦头,却如亲儿子般为养母养老送终……来女士走进情感倾诉接待室,讲述了自己的父亲,一个普通老人的传奇人生和这位平凡老人的伟大精神。

  倾诉档案

  倾诉时间:7月29日

  倾诉人物:来女士

  倾诉地点:情感倾诉接待室

  来女士今年50岁,在她的心目当中,父亲这个词不单代表血缘亲情,更是影响她一生的精神引领者。坐在阿阳面前,来女士动情地讲述着父亲传奇的一生,她说起初当她知道父亲的传奇身世后她很震惊。

  “但父亲用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向我们证明了他的传奇故事和他的胸怀。”来女士说,这些故事已经成为她人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

  他5岁被偷走,养母只当他是养家的苦力

  父亲要是活到今天,该有86岁了,他的生命就像一本故事书,父亲5岁时就经历了常人没有经历的苦难。

  父亲告诉我,他从小生长在山西一个叫西祠村的地方,那里很闭塞,全村的人几乎都姓来。

  那时候重男轻女的思想很重,奶奶17岁那年生下了父亲,一家人都高兴得不得了,父亲在5岁之前是非常受家人宠爱的。

  到了父亲快满5岁那年,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同村的一户人家家里没有男孩,只有3个女孩,为了能有个男孩“接户口簿”,为了添个壮劳力,他们把年幼的父亲偷了出来,然后很快带着我父亲举家离开了西祠村。

  父亲的命运从此被改写。父亲还记得自己刚被偷走时非常想念自己的妈妈。据他回忆,那时只要他一说想找妈妈就会挨打,并被告知这个家的女主人就是妈妈。父亲没有选择的余地,从那以后就变成了这个家的主要劳力。每天他都要挑水、拾柴、拉磨,还要给一家人做饭。父亲说他那时太小不会做这些活儿,可为了不挨打只好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埋头苦干,晚上再等到一家人都入睡了才躺下休息。

  父亲就是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慢慢长大的,他没有读过一天书,没有父爱和母爱的陪伴。后来我的父亲随着他养母一家人历经多年的困苦一路逃荒到了沈阳。

  32年后,生母一路讨饭寻子到沈阳

  照理说,父亲应该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哀,对他养母一家人的做法充满仇恨,可他偏偏不那么认为。他全心全意地对养母好,他说:“是她把我养大的,不容易,我这辈子要好好孝敬她。”

  在沈阳,我父亲结婚了,我母亲过门后,为了养家,能干的她又和父亲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我后奶的几个亲生女儿都出嫁了,可她并没有就此改变,趁人不注意

  就把父亲辛辛苦苦挣来的口粮拿一些给自己的女儿。善良胆小的母亲了解父亲的身世,不敢说什么,而父亲一面假装不知道,一面跟母亲说“吃亏是福”。这也是父亲最常说的话。

  父亲就是用这种感恩的心来回报养母的,虽然这个偷来的儿子生活有了着落,可后奶仍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心怀戒备。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父亲被偷来的第32年的一天。

  父亲回忆说,那大概是在1957年前后的一天,一个拾荒的老太太在火车站出现了,她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操着一口含混不清的外乡口音。她拄着拐杖不时地向周围人打听一个名字,一个被她拦住的人终于听清她要找的人叫来发青。

  事情真的就是这样巧!她问到的这个人恰巧是和我父亲一起逃荒过来的老乡。这位老乡一听到老太太一直在叨念父亲的名字,立即领着老太太到了南二马路父亲的家。

  据后来大家回忆,当这个拾荒的老太太走进我家大门的时候,迎面正好撞见了我后奶,后奶突然变了脸色转身就跑,始终没有回家。

  不错,后奶一辈子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这个迎面而来的老太太正是父亲的亲生母亲。据我父亲回忆,他的生母当时虽然只有50多岁,可却是白发苍苍,显得很老,她见到自己的儿子,一下就扔掉拐杖清晰地唤了一声儿子的名字,扑到我父亲怀里和儿子抱头痛哭。

  生母32年苦只换来30天团聚,他用宽容唤醒养母心

  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当年父亲被后奶一家偷走后,我亲奶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可还没等找到这个儿子,亲奶仅剩的那个小儿子又被抓了壮丁,一去就再也没有了消息。不久后,这个被悲伤笼罩的家庭再遭厄运,我的亲爷爷一病而去,亲奶在这一连串的事情发生之后,变得精神恍惚了。

  这些都是亲奶找到父亲之后,在偶尔神志清醒的时候讲给父亲的。她说,她那时一心想要找到被偷走的儿子,村里的好心人怕她失望就善意地骗她,说她儿子是朝北走了,她于是从山西老家一步步地沿着铁道朝北走过来,一走就是好多年。

  据父亲说,没有人知道她为了寻子究竟走了多少路吃了多少苦,只知道她到沈阳见到儿子的时候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糟糕。父亲为了让生母过几天好日子,四处筹钱给她治病,不过老人家已是积劳成疾,找到儿子仅一个月就告别了人世。

  安葬了我的亲奶之后,后奶才闻讯回到了家里。从那一天开始,后奶大概是因为亲奶的出现和去世这件事,看清了自己亲手制造的这起生离死别的磨难,她开始悔悟,并且开始试图把父亲真正当作自己的孩子。

  可是后奶的行为已经摧毁了一个无辜的家庭,改写了那么多亲人的命运,父亲能原谅她吗?就在后奶担心自己偷来的这个儿子会视她为最仇恨的人时,父亲默默地用行动向她证明了,自己要不计前嫌像伺候亲生母亲一样孝敬她。

  那一年,我17岁,72岁的后奶安享晚年后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在临终前她拉着父亲怎么都看不够,她流着泪说了一句“对不起我的儿”。

  在后奶奶过世的3天后,父亲才把自己的身世和盘托出。当我们无比震惊地了解这一切的时候,父亲接着教导我们:“冤冤相报何时了,凡事都要为别人多着想。”

  宽容的父亲把这些往事说出来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叫了多年的奶奶不是亲的,我们的父亲是那么可敬。我们姐弟七个在成长的岁月中,亲眼目睹了父亲悉心照料后奶的晚年生活。

  虽然我的父亲从没读过书,但他深谙知恩图报,他没有享受过父爱母爱,可他却懂得尽孝道,他被打得浑身是伤,却不计前仇,用自己的辛劳化作感恩的心作以回报。

  1987年4月,66岁的父亲因病离开了我们,虽然我们所有人尽心尽力也没有挽救回他的生命,但是我们知道一生为善的父亲一定走得安心。家训如歌,父亲留给我们的精神力量,是我们永远的财富。

 

阿阳手记:这些,是我们共同的财富
    “冤冤相报何时了,凡事都要为别人多着想。”
    “谁对你越是不好,你就要越是对谁好,把对方感动过来。”
    “只许别人不仁,不能我们不义。”
    “吃亏是福。”
    坐在阿阳的面前,来女士对父亲多年前的教诲如数家珍,在她的理解当中,父亲用这样简单朴素的语言做人生的信条,证明了他心眼儿好。其实当我们用心来体会这位父亲的一生的之后,就不难做出这样的结论:他一生为人中的善是没有杂质的大善,他给予别人的是无声之大爱。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这样的财富太宝贵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面对抉择的一刻,这样的声音所带给我们的力量,会超越一切,战胜一切。
    最后,请跟随阿阳的笔,一起回过头再次总结一下这位父亲留给身后人的精神财富:宽容,善良,乐观,舍己为人,与人为善,孝顺,勇于战胜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知恩图报……这些,是来女士一家,以及今天写下和看过这篇报道的人共同的财富。向这位父亲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