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
(2017-08-24 21:34:33)
诚然,谁也无法否认,
拥有超拔天赋的人,头脑聪明的人,
比资质普通的人要来得事半功倍。
但天赋决定的不过是下限,
真正的上限,取决于努力的程度。
在西方音乐史上,人们常说,
"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有天才,
那莫扎特肯定是其中一位。"
他拥有绝对音感,14岁时,
在罗马的西斯廷小教堂,
听了一首经文歌的演唱后,
就能凭记忆把一个个音默写出来。
经文大约有两分钟长,有好几个声部。
难怪歌德曾说莫扎特是,
"神的创造力在人间的化身"。
但实际上,莫扎特并非音乐史上,
最早熟的少年作曲家。
这个荣誉应该颁发给,
舒伯特和门德尔松。
但是,莫扎特到了20岁后,
以惊人的速度轻而易举地,
完成了一部又一部传世杰作。
作品一气呵成,几乎没有修改。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的勤奋之上,
他14岁就钻研过《算术的艺术》、
《计算艺术与代数》。这种经历,
培养了他对数理逻辑的形象思维,
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它音乐家的作曲,
进行了大量对位分析、研究。
在他逝世后,人们还发现,
他藏有诗集、剧本、作曲技巧理论、
哲学论著等46本书,涉猎极其广泛。
他至死也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
莫扎特曾不无骄傲地说:
"人们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
实际上,没有人会像我一样,
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
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
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贝多芬的谱子,涂涂改改
莫扎特的谱子,一气呵成
已然29岁的村上春树,
突然起了一个念头:我要写一部小说。
在此之前,他不但没写过小说,
而且债台高筑,还要兼读大学,
为了经营好自己的爵士酒吧还债,
不得不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
拿他自己的话说:
"犹如驴子拉磨一样度过整整七年。"
在写出《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时,
为了不影响正常经营酒吧,
不得不在凌晨3点到天亮这段时间内,
一个字一个字地写自己的小说,
花去整整半年才写出《且听风吟》。
在成为职业小说家之后,
村上每天早上4点准时起床,
一直写到中午12点方才停笔,
犹如机器一般准时和刻苦。
而且早在少年时期,
村上看遍了身边能找到的一切小说,
"在我同年龄的人中,
绝对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村上在随笔中说:
"写小说的门槛或许很低,
脑袋聪明人恐怕干不了这件事,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
要写一本还像模像样的小说,
并不是一件难事,
所以可能写得差不多,
就觉得枯燥无味,丢在一边了。
而要年复一年不断打磨字句,
不断突破自己的界限,
就要像我这样资质不高的人,
一直坚持不断地写。"
"极简主义"作家雷蒙德·卡佛,
在《我们需要享受改稿的过程》中写道:
"第一稿是非常重要的一稿,
但接下来的几周、几个月内,
我可以把一个短篇重写二三十遍,
我的短篇《邻居》一开始的篇幅,
是后来定稿的10倍。"
在所有的伟大成就背后,
比起那些日夜付出的艰辛,
流淌下来的汗水和承受的孤独,
天分反而显得微不足道。
每一个行业里会当凌绝顶的人,
谁不是孤身一人,翻山越岭。
每一个从平凡走到卓越的人,
哪一个不是忍受着寂寞,
一次又一次把自己逼到绝境,
坚持不懈地追求完美,
才创造了我们惊讶的奇迹。
蜗牛和雄鹰,
都能够登上金字塔的顶端,
但雄鹰一旦折断翅膀就会坠落,
而蜗牛即便摔下来,
也会再一次向巅峰迈进。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