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4年——土豪胆和枭雄心
(2015-01-06 08:50:26)
标签:
军事
张士诚
陈友谅
朱元璋
红巾军
|
分类:
成功人扯
|
元末大乱中,张士诚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袭据高邮,自称诚王,僭号大周,建元天祐。
至正十四年(1354年)九月,元右丞相脱脱亲自挂帅征讨张士诚,招集全国的主力军队,共计40万人马,号称“百万”,浩浩荡荡杀奔高邮。面对元朝正规军的疯狂进攻,张士诚的部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陷入绝地。就在生死存亡之际,脱脱被朝中政敌弹劾而罢免,元军临阵易帅,结果被张士诚军队击败。
张士诚击破百万元军,成为元末红巾军起义的重要转折点,一时声威大震,四处扩展势力。
同年,投奔濠州红巾军郭子兴的朱元璋从军才2年,虽然逐渐展露才能,但不被重用。他从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选了心腹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独自开始发展势力。
同是1354年这个时间枢纽,一方是破敌百万,威震天下,一方是区区24人,谋求发展。实力对比,堪称强烈。
后期,朱元璋掌握了以应天为中心的地盘,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张士诚。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陈友谅最强,是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
陈友谅约张士诚东西夹击朱元璋,平分领地。
朱元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和自己的处境,认为张士诚专意保守现有地区,不足为虑;而陈友谅正在扩张势力,又轻骄喜功。如先攻张士诚,陈友谅必全力来救,将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因此,决定集中主力先打陈友谅,而对张士诚则采取守势。
张士诚虽然曾经击败元军,但后又投降元朝,以图巩固自己的地盘,做一方土豪,并一再攻击红巾军。这次朱陈的鄱阳湖大决战,他也就真的坐视成败。
等朱元璋消灭陈友谅部后,势力大增,再挥军东下,张士诚就坐以待毙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