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榜样的力量

(2008-12-10 20:28:55)
标签:

基金

德隆

永动机

榜样

巴菲特

中国

财经

分类: 成功人扯
    看詹姆斯.奥洛克林写的《巴菲特传》。
    每当自己在操作中感到迷茫和浮躁的时候,看一看有关巴菲特的书,心境总会慢慢平和下来。看着老巴同志那沉稳坚定的身影,无形之中,自己被每日涨涨跌跌的行情扰乱了的视线,就渐渐地再度聚焦。爬在电脑前日益近视的双眼,也有机会去张望远处的地平线。某些遗忘了的简单道理,重新在脑海浮现。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老巴的盈利模式,是“长期的零息成本资金+创造价值的公司”。保险公司给他提供长期零息资金,再按照简单的选股原则买入一些创造现金大于需要现金的企业,就打造了一架永动型的“财富增值机器”。
    德隆学了老巴盈利模式的后半截。它买的企业,无论番茄酱、水泥,还是火花塞、重汽,都还不错,属于“创造价值的公司”,但它缺乏老巴盈利模式的前半截——长期的零息成本资金。它只好到市场上以高息的方式找钱,这就埋下了失败的根源。永动机失去了第一推动,就变成了负担。后来德隆醒悟了,开始向金融领域渗透,收购证券公司、城市商业银行,想打造自己的“长期零息成本资金”渠道。可惜,为时已晚,功亏一篑。监管当局着手清理规范证券市场,从券商开刀。管道刚修一半,即被截断。同时,中国的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其资金来源性质,与老巴的保险公司又有所不同,即使德隆的长期零息资金管道网构造成功,也是一个违章违法项目,早晚要被拆除。中国的金融许可证管理和资金融通渠道狭窄,决定了在现阶段的中国,学巴菲特都只是一个梦想。
    目前的基金公司,其成本结构与老巴的哈扎威类似,但其收入结构却不同,不能按比例分享利润。将来,可以成立私募的公司型基金,不承担亏损,只按比例分享利润,打造一个真正的价值永动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