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菲特:回顾下1962年的投资法

(2008-09-17 23:11:09)
标签:

基金

股票

合伙人

内在价值

巴菲特

分类: 经验操作

  第一类投资:

  “Generals”(低估类投资)

  这类投资是指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证券,在合伙人期间,它基本上是基金占比最大的投资。巴菲特通常会在5到6只这类证券上建立相当大的仓位(大约占合伙基金资产额的5%至10%),在其他10到15只证券上建立相对较小的仓位。

  低估主要是从定量指标上来说的。这类投资缺乏市场魅力,乏人问津,通常并无因素表明其股票价格会马上回升,它们的主要优势是价格便宜,也就是说,其价格远远低于这家公司对一个私人股权投资人的价值(内在价值)。

  巴菲特又补充道:

  虽然定量的指数非常重要,但定性的指标同样重要。我们喜欢优秀的管理层、不错的行业以及过去僵化的管理层或股东中的一点‘骚动’,不过,最看重的还是价值。(1964年1月18日)

  因为这些证券一定是有缺陷的,也正是由于缺乏市场魅力或是可能导致价格回升的因素迟迟不出现,巴菲特才能以相对其内在价值较低的价格买入。

  投资这类证券,安全边际最重要。通俗地说,对买入时点的选择远远强于对卖出时点的选择,只要买入是一个好价格,卖出是不是好价格并不重要,不必一直持有至“最后一段甘蔗”,冒着又被套牢的风险。

  第二类投资:

  “Workouts”(套利类投资)

  与“Generals”不同,这类投资的价格更多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而非买卖双方的供求关系,也就是说,巴菲特可以合理地预测这类投资实现收益的时间、金额以及阻碍因素。影响投资价格的公司行为包括合并、清算、重组和分立等,巴菲特一般不借款(1967年他引用一位合伙人的评论:“对一个头在水下的人来说,即使是五分钟,也是非常漫长的。”),但对套利类投资使用了部分借款,上限是净资产的25%。如果剔除杠杆所带来的好处,这类投资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10%至20%之间。

  巴菲特不会根据流言或内幕信息采取行动,一直要等到从报纸上得知此类公开信息后才采取行动。这类投资的主要风险并不在于大盘趋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关联),而在于可能影响公司行为并使其无法实现的事件,这类具备杀伤力的事件包括反托拉斯或者其他的政府行为、股东反对、税务限制等。这类投资的利润率一般非常低,一位朋友形容这就像是别人拿走了95%,而我们在捡剩下的5%。然而,其回报可预见性较高且持有期限较短,因而,年化收益率还是相对可观的。(1964年1月18日)

  1963年1月18日,巴菲特向合伙人汇报:

  从审计报告中可以发现,去年快速换手的股票总额达到340,000美元,这主要是我们在接近年末时的一些workout交易。这类交易几乎没有竞争对手,能在锁定的一小段时间内创造10%(交易利润率而非年化收益率)的利润,还降低了基金的市场风险。

  第三类投资:

  “Controls”(控制类投资)

  是指巴菲特要么控制了这家公司,要么买入了相当多的股份,从而可以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政策。一般说来,它是由Generals而来,即如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Generals类投资的股票价格一直没有体现其价值,巴菲特就会买入相当大的比例,最终可能会控制部分股份甚至是全部股份。

  巴菲特的脑子很清楚,在Generals的投资状态下,他是在搭公司管理层的“顺风车”,只求获利了结。但到了Controls,巴菲特在1965年1月18日便表示:

  我们并不想因主动而主动,如果结果一样,我宁愿让别人干活。但如果主动管理能够优化资本运用,我们绝不会站在一旁袖手旁观。

  关于Generals与Controls的关系,巴菲特说过一段很值得我们深思的话:

  如果我们买入Generals的价格长期在低点徘徊,我们会考虑购入更多的股份,这样Generals类投资就可能演变为Controls类投资。但如果 Generals的价格在购入几年内迅速攀升,我们通常会考虑在高点获利了结,完成一次漂亮的Generals类投资。(1962年1月24日)

  买股票是用来获利的,尤其面对迅速而来的暴利,没必要感情用事(贪婪的另一种解释)。2006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人们从高喊“死了都不卖”到股票变成了“收藏品”,误人误己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